[发明专利]胶卷暗盒无效
| 申请号: | 90101281.5 | 申请日: | 1990-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49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小约翰·约瑟夫·尼多斯皮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C3/00 | 分类号: | G03C3/00;G03B17/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舒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卷 暗盒 | ||
本发明通常关于摄影领域,尤其是关于包含胶卷的胶卷暗盒。
在通常的35mm胶片制造商的盒子,诸如由易斯门柯达公司和富士照相胶片公司制造的暗盒中,胶片缠绕在突盘式轴上,突盘轴可转动地支撑在圆柱形壳内。这种胶片的先导部分通常称作导片,大约长2 1/3 英寸,它们突出盒壳的轻轻夹住的缝或口子。轴的一端有一短的轴向延伸段,它突出壳,使该轴可用手来转动。如果轴开始在展开的方向转动,由于胶片的内端固定在轴上,壳内的胶卷则倾向于径向松开,从缝突出的走光的先导部分将保持静止。在胶片的最外圈与壳的内部弯曲的壁之间建立非滑动关系之前,胶卷可径向膨胀。一旦这种非滑动关系存在,在胶卷和壳之间就会有连接效应,这种效应进而妨碍卷轴在展开方向的转动。因此,卷轴在展开方向的转动不能用来使胶片送出壳体,而在典型的35mm相机中,必须使突出的先导部分啮合从而使胶片拉出壳体。
已有人建议35mm胶卷暗盒不象普通胶卷暗盒那样,而通过在展开方向转动胶片轴,使胶片自动送出盒壳。这种导片通常不从盒壳中突出。尤其1984年1月3日授权的美国专利4423943中,公开了一种胶卷暗盒,其中缠绕在胶片轴上的胶卷的最外圈受到由两个轴向隔开的突盘的相应的圆周唇边的限制,使它不与盒壳内部弯曲壁接触。胶片的尾端固定到胶片卷轴上,胶片的先导端沿一条纵边稍呈梯形,大体上允许它从圆周形突片之间自由延伸并贴靠壳壁。在胶片轴开始展开转动时,胶片的先导端沿壳壁前进,直到盒壳内胶片通道的进口。然后,进入并穿过胶片 通道到达到盒壳的外部。该通道的宽度稍小于胶片的宽度,当它由胶片轴上松开时具有横向弓曲,因此有利于胶片边缘在相应突盘的圆周形突片下方移动。然而,移动到圆周形突片下的纵向边缘的胶片产生的严重的横向弓曲会增加胶片和盒壳之间的摩擦力,它将阻碍胶片从壳体中出来的前进,并可能损坏胶片。另外的问题出现在胶片的先导端暴露出约1 1/8 -1 1/4 英寸长时(由先导端所示孔眼的数量判断),在高温或高湿度环境下,绕轴缠绕的胶片朝外松开的能力减弱了,此时胶片产生内部翘曲的倾向。于是先导端在其长度上可能翘离壳壁,从而在胶片轴在展开方向转动时,胶片不能达到通向胶片通道的出口。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胶卷暗盒,其中(a)一个胶片轴可在盒壳内转动,(b)最外层为导片的圈绕胶卷绕该轴缠绕,(c)一对突盘同轴地安置在轴上以径向限定导片,防止导片与盒壳内壁整个接触,和(d)一胶片剥离导向构件,它接纳于导片先导端和胶卷的次内圈之间,随着轴在胶片展开方向的转动,使导片从突盘上移开并制导该导片通过胶片通道伸出盒壳外,其中的改进包括:
上述导片和起码一个上述突盘包括相互啮合的构件,用以保持导片的先导端起码离开次内圈一个最小的径向距离,足以使先导端处于剥离导向构件的范围内,以确保胶片轴在胶片松开方向转动时,先导端将前进到剥离导向构件上方,防止先导端进到剥离导向构件和次内圈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突盘部分则包括周边形环状突片,该突片宜于复盖导片相对的纵向边缘径向外部导片,以径向限定该导片。啮合构件包括开在导片上沿一个相对的纵向边缘的突片接纳槽,以允许连接先导端和槽的导片的较短的边缘部分,径向外部复盖同样的突片,因此保持该先导端离开次内圈最小的径向距离。
图1为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改进的胶卷暗盒的剖开透视图;
图2是胶卷暗盒的正视图,它表示盒壳打开露出绕胶卷卷轴缠绕的 胶卷。
图3和4为胶卷盒壳、胶卷和胶卷卷轴的剖面端视图。
图5和6是胶卷和胶卷卷轴的正视图,表示胶卷收藏在卷轴上的方法。
图7和8是类似于图5和6的正视图,表示胶卷从卷轴上松开的方法。
本发明所公开的最好是35mm的胶卷暗盒,因为这类胶卷暗盒通常是已知的,下面将描直接构成本实施例的元件或与它们合作的元件。应该看到,对本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给予各种未特别表示或描述的其它元件以各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柯达公司,未经伊斯曼柯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1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