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药的一种栽培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0101153.3 | 申请日: | 1990-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25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华;贾光军;吕康华;胡明立;赵传良;张寿武;李克伦;鹿先平;孔祥中;李士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华;贾光军;吕康华;胡明立;赵传良;张寿武;李克伦;鹿先平;孔祥中;李士学 |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周爱芳 |
| 地址: | 2216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山药 一种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的栽培采收方法。
山药是我国的蔬菜品种之一。传统的栽培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宽25厘米、深150-160厘米的沟,挖出的土经冬、春季节冻融,播种前把挖出的土填入沟内,并分层踩实,然后播种。收获时用铁锹将山药挖出。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病虫害较重,成熟后的山药深褐色,商品性较差,且一次挖沟最多只能用三年,不宜于山药的大面积发展和机械化种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工、高产且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山药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打洞栽培的方法种植山药。即在整好的田快上按行距60-100厘米放线,沿线开挖5厘米左右深的浅沟,然后在浅沟上按株距25-35厘米打直径7-10厘米,深150-160厘米的洞;播种时将宽20-30厘米的地膜覆盖在挖好的洞口上,然后把山药嘴子放在对准洞口的地膜上面,覆土培垄;收获时把培垄挖去,清除洞口上的土后把山药从洞内拉出即可。收获后再把洞口盖好可待来年再用。用这种方法挖一次洞可以使用若干年。
经过三年的栽培证明,用本发明栽培的山药比常规方法产量增长30%左右,因山药是在洞内生长,不接触土壤,线虫病无法浸染,因此发病率极低,山药颜色浅黄美观,商品性能好。且此种方法不受土壤及地形条件的限制,打一次洞不毁可重复使用多年,适于大面积种植山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华;贾光军;吕康华;胡明立;赵传良;张寿武;李克伦;鹿先平;孔祥中;李士学,未经黄文华;贾光军;吕康华;胡明立;赵传良;张寿武;李克伦;鹿先平;孔祥中;李士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1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显像管的消磁方法
- 下一篇:高速螺旋文氏管系统和散料运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