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蚕丝的单浴脱胶和脱色无效
| 申请号: | 90100855.9 | 申请日: | 199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36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05 | 
| 发明(设计)人: | 俄姆希尔德·乔贝尔;伯松尔德·鲍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C3/02 | 分类号: | D01C3/02;D06M11/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樊卫民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蚕丝 脱胶 脱色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蚕丝单浴脱胶和脱色的脱胶剂、蚕丝的单浴脱胶和脱色法以及蚕丝单浴脱胶脱色时以规定量使用规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纺丝得到的由丝纤朊组成的复丝上包覆着有丝胶朊(丝胶)。包覆有丝胶朊的生丝,其手感硬而粗糙,外观无光泽且带有棕褐色直至黄/黄绿色,故必须通过熬煮从生丝线上脱除丝胶朊以得到光亮柔软的丝线(TextilPraxis international 739-747(1988))。丝胶朊的脱除,即脱胶通常在浴温为90℃和98℃之间的二个串联的皂浴中完成。第一个浴中皂含量比如为12-20克/升,第二个浴(再处理浴)中皂浓度比如为5-15克/升。根据被脱胶丝类型的不同,皂浴脱胶时间在3-6小时之间,某些情况下脱胶时间可能超过6小时。这样长的脱胶时间可能导至丝线损伤。除此之外,皂脱胶还有其他缺点。这种脱胶必须在脱矿物质水中进行,以避免产生非溶性钙皂。此外由于脱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还要求有单独的漂白步骤。
在DE-OS3247095中叙述了丝脱胶用的水溶性脱胶剂中含有平均分子量在3500和4500之间的聚丙烯酸、螯合剂、硼酸、一种或多种润湿剂以及氢氧化钠碱液形式的碱。作为润湿剂的有带有8到18个碳原子的乙氧基化的脂肪醇,C8-18脂肪醇醚硫酸盐、氯磺化的C15石腊、硫酸2-乙基己基酯、钠盐和/或带有4到18摩尔环氧乙烷的壬基酚。此种脱胶剂中润湿剂含量为2到10%(重量)。在脱胶浴中此种脱胶剂加入量在10和15克/升之间。此种脱胶剂的缺点在于当用蚕丝时不能产生满意的脱色效果,所以在脱胶浴中还必须用漂白剂或要求有单独的漂白步骤。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开发一种脱胶剂,将它加入脱胶浴后除了有好的脱胶效果外还能对蚕丝作良好的脱色。从而不再需要往脱胶浴中加入漂白剂或进行单独的漂白步骤。此外应用此开发的脱胶剂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生丝充分地脱胶和脱色,从而不损害丝纤朊。
对蚕丝脱胶和脱色用的脱胶剂所提出的高要求可以令人惊异地被一种脱胶剂所满足,它除了含有1-4%(重量)C12-18链烷磺酸盐外至少含有含量为10-55%(重量)的其他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对象是相应提出一种用于蚕丝单浴脱胶和脱色的水溶性脱胶剂,它含有10-55%(重量)的下列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
a)被2到40摩尔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所烷氧基化的C10-22烷基醇和/或C10-22烯基醇,其碘值在0和60之间,
b)通式为R1-(OCH2CH2)n-O-R2的聚醚,其中R1为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基中含有8到12个碳原子的烷芳基,R2为H或有16到2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n为2到10之间的一个数,
c)酸基有10到22个碳原子、醇基有1到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羧酸烷基酯,
d)C10-22烷基硫酸盐和/或C10-22烯基硫酸盐,其形式为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或铵盐,
e)脂肪族C10-22羧酸二乙醇胺和/或脂肪族C10-22羧酸聚二乙醇胺和/或
f)磺化琥珀酸单C8-18烷基酯和/或磺化琥珀酸双C8-18烷基酯,其形式为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或铵盐,还含有
1到7%(重量)平均分子量在3500和4500之间的聚丙烯酸,
1到5%(重量)螯合剂,
1到6%(重量)硼酸,
1到4%(重量)C12-18链烷磺酸盐,其形式为碱金属盐和/或铵盐,
12到35%(重量)的浓度为25到35重量%的碱液。
本发明的脱胶剂主要含有:
10到50%(重量)的a到f中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
1到5%(重量)的平均分子量在3500和4500之间的聚丙烯酸,
1到4%(重量)的螯合剂,比如腈三醋酸,乙二胺四醋酸的碱金属盐和/或磷酸的碱金属盐如1-羟基乙烷-1,1-二磷酸的钠盐,2到5%(重量)硼酸,
1到3%(重量)C12-18链烷磺酸盐,其形式为碱金属盐和/或铵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未经亨克尔两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08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驱动的振片式力转换器
- 下一篇:视频编码信号的解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