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电解刻印机无效
| 申请号: | 89221172.5 | 申请日: | 1989-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0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陆进;朱灿;朱绍均;顾均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进;朱灿;朱绍均;顾均儒 | 
| 主分类号: | B23H9/06 | 分类号: | B23H9/06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南通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周荣芳 | 
| 地址: | 226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电解 刻印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刻轴承端平面规格印记的电解刻印机。
轴承端平面上的规格印记,传统的方法是用钢字模在轴承圈淬硬前冲压成字,但经淬硬后,由于热处理变形而使部分轴承圈经磨削后规格印记变得残缺不全成为废品。目前国内外一些厂家已逐渐采用电解刻印法代替旧的工艺。
电解刻印的特点是可以直接在淬硬磨出后的工件表面上做规格印记,不受硬度的限制,同时不会产生应力应变,不会产生废品。用于轴承的平面电解刻印机有两类,一种是“漏字膜型”的,一种是“金属字模型”的。“漏字膜型”的电解刻印机,在其阴极板上贴有漏字绝缘薄膜,压在浸于电解液中的轴承圈上(轴承圈与阳极接通)时,两极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漏字绝缘薄膜的厚度,在两极间加上一个30伏以下的直流电压,利用阳极在电解液中溶解的原理使轴承圈端平面相对于漏字膜镂空部分产生相应的规格印记。其缺点是阴极板、漏字膜、轴承端平面形成的封闭容积相当小,容纳的电解液相当少,电解反应时产生物排不走,电解液得不到补充,故刻印的清晰度不够理想。“金属字模型”平面电解刻印机由床身、刻印头、送料机构、液压系统、电解液系统、电气系统、夹紧机构七个部件组成。刻印头部件的阴极板上有两个“台阶”式的平行绝缘平面,相距0.02-0.1mm。凸出的一个平面是定位平面,用于直接与轴承端平面接触,凹进的一个平面为掩盖平面,就在这一个平面上具有与阴极联接的规格印记金属字模,其表面裸露在外,当定位平面压在轴承端平面上时,金属字模的表面与轴承端平面(接通阳极)的距离为0.02-0.1mm,这种电解刻印机的电解液是用泵经管路和阴极板中心孔打入轴承圈的内腔,待轴承圈内腔与其下面的工作台平面构成的容积被电解液灌满时,电解液就从阴极金属字模表面与轴承圈端平面之间的间隙中冲出,此时在两极间加上三十伏以下的直流电压,轴承端平面相对于金属字模表面部分即产生溶解由于电解液不断流过,反应可充分进行,产生物也可及时带走,刻印的深度和清晰度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大规格的轴承圈,由于轴承圈内腔与工作台平面构成的容积大,阴极板中心孔流出的电解液灌满其间的时间长,影响到刻印的工作效率,如采用大流量的泵,不仅加大能耗,而且会使电解液箱变得十分庞大,同时这种电解刻印机的送料部件采用液压油缸直接推动工件,油缸不可能做得十分细长,因此行程较短使所送工件的尺寸受到限制,目前国内使用最广的这种电解刻印机适用的轴承直径仅到φ100mm为止,影响到这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同时这种电解刻印机床身采用钢板焊成,布局不太合理,内部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电解液系统的电解液箱放在床身外,整套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使用钢材较多。床身采用整体焊接结构,需要龙门铣一类大设备加工,刻印头部件壳体为整体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位置精度靠加工保证,须用座标镗一类的精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能满足大规格轴承刻印的平面电解刻印机。
本实用新型由床身、刻印头、送料机构、液压系统、电解液系统、电气系统、夹紧机构七个部件组合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刻印头部件的阴极板下面增设了一绝缘体电解液导流板,其上面相对于阴极板金属字模的地方有导流槽,用以保证从阴极板中心孔中流进的电解液改变流向,直接沿金属字模面冲出。电解刻印时,无须等轴承圈内腔灌满电解液,也不必加大电解液泵的流量就能适应大规格轴承的刻印。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采用了油缸行程放大装置,使得送料行程扩大了三倍多,而无须增加送料油缸的长度。既避免了加工细长油缸的工艺困难,又保证了机器不至庞大。床身采用薄钢板折边焊接,床身上的各安装基准面是加工好后用螺栓联接在床身上的,故不须使用龙门铣一类大型设备加工。刻印头部件、送料机构部件的壳体采用组合式螺栓联接方式,各要素之间的位置精度靠装配保证,不须使用座标镗一类精密设备。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可以将适用刻印的最大工件直径从φ100mm提高到φ300mm,而电机总功率没有增加,全套设备的占地面积缩小了近一半,钢材用量减少一半;工艺性能提高,制造成本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进;朱灿;朱绍均;顾均儒,未经陆进;朱灿;朱绍均;顾均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21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直射式袖珍焊枪
- 下一篇:电梯设备工作程序监视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