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20734.5 | 申请日: | 198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电缆总厂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顾泓,韩子宁 |
| 地址: |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悬垂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对电缆线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中的悬垂位置进行非接触式动态调整,使其在硫化管道内保持在中心予定位置的电子自动控制装置。
在公知技术中,例西德SIKORA产品,其悬垂控制装置由一个信号发生器和一个信号接收器组成,这是二个具有面板内装工作电路的金属盒体,面板上有对应各输入输出信号的接线端子和显示仪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127KHZ的振荡信号,输给安装在悬链式管道上的测量头的发送器,从测量头的上下传感器上获得反映悬垂状况的信号,它输入信号接收器放大比较后,对悬链线下牵引装置输出调整悬垂偏移的控制信号。
使用上述的悬垂控制装置,必须满足在生产线的放线起始端,电缆可靠接大地,否则就发生失控。这是因为不接地或接地不良时,放线架上电缆导体与地之间附加串联了一个分布电容,这电容随生产进行放线轮具上电缆导体的减少而有很大的变化,它破坏了原电路设计中最小电容量的要求,交流阻抗变大,使检测信号衰减过大,还引起高次谐波分量的干扰,从而影响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而发生失控,造成电缆位置指示表与电缆的实际位置不同步,输出错误的悬垂控制信号。
但是我国成品电缆轮具标准中没有规定其备有专用的接地螺栓,又涂有保护油漆,因此即使是缠有挤一次绝缘的裸导线,也难以做到可靠接地,更何况悬链式生产线主要是生产挤二次绝缘的电缆,更难可靠接地,免强施行接地,往往仍因接地不良而调节失常,电缆实际位置与显示不同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公知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放线端不用接地仍能控制电缆线保持正确悬垂位置的自动控制装置。
基本构思是不改变已有技术中工作电路逻辑结构,把检测信号的频率从127KHZ提高到400KHZ,从而大大降低因放线端不接地而附加的分布电容的交流阻抗的影响,同时全面调整改进设计各部分工作电路,以适应400KHZ的检测信号的工作要求,还消除产生信号相位偏移的因素,增加补偿信号衰减的自动调节功能,达到放线端电缆在接地、不接地、接地不良的三种情况下均能正确指示出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内电缆位置,并有效地进行悬垂度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外形及工作接线示意图;
图2:信号发生器工作电源电路;
图3:400KHZ检测信号产生及幅值控制电路;
图4:检测信号的OTL功放电路;
图5:信号接收器工作电源电路;
图6:参考信号及差动信号形成电路及检测信号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
图7:参考信号及差动信号的比较及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图8:增益修正电路;
图9: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框图;
图10:信号接收器电路原理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由一个信号发生器1和一个信号接收器10组成,这是二个内装工作电路、有面板的金属盒体。发生器面板上安装有交流220V电源指示灯2,输给测量头发送器6的400KHZ振荡信号幅值指示表3,一组接线端子,用于交流220V电源输入,400KHZ振荡信号输出4,+15V电压引入,信号幅值控制电压输入5和电路地。接收器面板上安装电缆位置指示表12,有二组接线端子,一组用于交流220V电源输入,接收测量头上下传感器7的信号输入8、9,及信号幅值控制电压的输出13,+15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与电路地,另一组是三个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端子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电缆总厂,未经天津市电缆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20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