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幼禽饲喂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19730.7 | 申请日: | 198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6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05 |
| 发明(设计)人: | 白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庆德 |
| 主分类号: | A01K39/01 | 分类号: | A01K39/01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炳和 |
| 地址: | 广东省高州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饲喂 | ||
本实用新型属家禽的饲喂设备
幼禽的饲喂,特别是家禽场(如鸡场、鸭场等)对幼禽的饲喂,既需使幼禽取食方便,而且要尽量使食料保持卫生,因而必须设计合适的饲喂设备。现有一种公开的幼禽饲喂器,由一个其侧边开有若干饲喂孔的饲喂盆和一个倒扣在饲喂盆上的盛料器组成,这种饲喂器装盛饲料不方便,盛料器下料不均匀,幼禽有时会从饲喂孔走入封闭的饲喂器里践踏饲料并走不出来,因而效果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饲喂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饲喂卫生、下料均匀、用户使用方便的新型幼禽饲喂器。
本幼禽饲喂器的结构,由外周为饲喂环槽、中心部位有台柱形支撑突起的饲喂盆、套旋在台柱形支撑上的盛料器以及盛料器盖子组成,盛料器上口宽、下口窄,盛料器沿下口周边具有与饲喂盆的饲喂环槽相通的出料环腔(出料口)。
本幼禽饲喂器的饲喂盆可设计为圆盘形,其外周的饲喂环槽为敝露式,中心部位的台柱支撑的下部为圆台形,圆台的顶部连着具有外螺纹的圆柱支撑,盛料器通过置于其内部的支撑套与饲喂盆上的台柱形支撑配合旋接,该支撑套由从盛料器内壁引出的若干条连结牵引条所固定,支撑套与盛料器的下口器壁之间留有环形缝隙,该缝隙即为盛料器通向饲喂环槽的出料环腔。
本幼禽饲喂器的盛料器的下口口径基本与饲喂盆中的台柱形支撑的圆台下底口径相同,盛料器的上口径大于下口径,但小于饲料盆的外口径。
上述幼禽饲喂器的饲喂盆和盛料器可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整体式结构。使用时,把盛料器中的支撑套套到饲喂盆的台柱形支撑上,并利用其中的螺旋配合旋接,利用支撑套和台柱形支撑中的螺旋配合,可以通过旋转调节盛料器的高低位置,以调节出料口的大小,从而调节盛料器的下料速度。使用时,将饲喂盆与饲料器装配好,往盛料器中装好饲料,盖上盛料盖子,盛料器中的饲料将从盛料器的出料环腔流到饲喂盆中的饲喂环槽供幼禽吃用,并随着幼禽的吃用消耗,盛料器会自动补充饲喂环槽中的饲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由于盛料器上宽下窄,具有大小可调的出料口,食料可从出料口自动流出,可防止幼禽进入饲喂环槽踏料扒料,从而既方便适合幼禽进食,又能保持饲料的清洁和不掉料,是一种理想实用的幼禽饲喂器。
图1为本幼禽饲喂器的饲喂盆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幼禽饲喂器的饲喂盆的俯视图;
图3为本幼禽饲喂器盛料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幼禽饲喂器盛料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幼禽饲喂器饲喂盆与盛料器结合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幼禽饲喂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本幼禽饲喂器的结构细节。
如图8所示,本塑料幼禽饲喂器由饲喂盆(1)(结构如图1、图2所示)、盛料器(5)(结构如图3、图4所示)和盛料器盖子(8)装配而成,饲喂盆的中心部位具有由圆台(3)和带外螺纹的圆柱(4)组成的台柱形支撑突出,该台柱形支撑突出为空心结构,台柱形支撑与饲喂盆的盆壁之间形成饲喂环槽(2),盛料器(5)成倒台柱形,其下口直径与饲喂器的台柱形支撑的圆台的下底直径相同,盛料器的内部具有一个支撑套(6),该支撑套的形状与饲喂盆的台柱形支撑匹配,由盛料器的边壁伸出四条连结牵引条(7)把支撑套固定在盛料器内部中心位置,支撑套(6)与盛料器的下口边壁之间留有环形缝隙形成出料环腔(出料口)。装配时盛料器通过支撑套和饲喂器的台柱形支撑之间的螺纹结构旋接在一起,盛料器的下口与饲喂盆的盆底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还可通过支撑和支撑套之间的螺旋适当调整,饲料将沿箭头所指的方向从盛料器流向饲喂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庆德,未经白庆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