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中药煎煮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19438.3 | 申请日: | 198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84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顶友;王金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奚衡宝 |
|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中药 煎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煎煮装置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中药的煎煮。
传统的煎药器具不外乎为陶罐或瓦罐,煎药方法有这么几种:陶器直火煎煮法以及后来出现的砂浴火敦法、蒸汽煎煮法等。上述的煎药器具和煎药方法都存在着这样几个缺陷;(1)在煎药过程中,由于产生了大量水蒸汽,使某些芳香性药物在煎煮过程中即使后下,其起治疗作用的芳香性成分也损失很多。(2)随着水蒸汽的产生,溶媒量渐少,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从而降低了药液中固体物的含量。(3)在整个煎药过程中,煎液室都处于蒸汽弥散,煤气充斥,药味四逸以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既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又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新型中药煎煮装置,使用该装置来煎煮中药,不仅无药味散发,保证了煎煮后药液的质量,而且使煎药室周围的环境保持了洁净。
现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1是不锈钢网篮,件2是煎药锅,件3是盖子,件4是科、床、名标记,件5是进水阀,件6是进气阀,件7是放液管,件8是保温瓶,件9是上夹层,件10是下夹层,件12是安全阀,件13是出水管,件14是疏水器,件15是护罩,件16是支架。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煎药锅、上夹层、下夹层、进、出水管、进、出汽管、支架、护罩及一些管路附件组成。进、出水管分别接于上夹层9的两侧,进、出汽管分别接于下夹层10的两侧,上、下夹层之间有一定距离,外面是护罩15。在进水管一端,有一进水阀5和压力表11;在进汽管一端有一进汽阀6,安全阀12和一压力表;出汽管上有一疏水器14。整个装置支承在一个支架16上。此外,在煎药锅2的下端有一放液管7。煎药锅的数量可根据医院规模而设定。在护罩15的外表上,对应于每个煎药锅的位置,都设有不同的科、床、名标记,以免混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将配好的不同配方的中药分别放入定量的水,盖上盖子3,同时打开进水阀5和进汽阀6,并调到所需的压力。为防止锅炉房送出的蒸汽压力不稳定,故在进汽管上加装了一只安全阀12。此时,蒸汽进入下夹层10内,开始对煎药锅2进行加热。到一定时候,锅内药液沸腾,出现蒸汽,由于上夹层9内有冷水在不仃地流过,因而使上升的蒸汽冷凝,部分未及冷凝的蒸汽又受到盖子3的阻挡,一部分在盖子3冷凝,一部分回到上夹层9冷凝。如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药液煎好。最后,打开放液管7,将药液注入到保温瓶8内,分送到各个病房。掀开盖子3,提出不锈钢网篮1倒掉药渣,清洁后备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及效果:
1、由于在整个煎煮过程中,蒸汽逸出很少,因此,芳香性药物无需后下,提高了煎药效率及药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2、煎煮与冷凝相结合的回流方法,保证了药物有效成充分溶出所必需的溶媒量,提高了药物的溶出率;
3、使用新型煎煮装置,大大地改善了煎药室内的工作环境,克服了过去那种蒸汽弥散,煤气充斥,药味四逸以及高温、高湿现象。
4、本实用新型使用便利,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较陶罐,瓦罐更耐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网格砂布
- 下一篇:高可靠高功率因数快速启动镇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