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自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9219036.1 | 申请日: | 198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0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跃华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H03K17/9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自动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照明灯开关,特别是用于公共场所、走廊照明灯自动开启,关闭的节电装置。属于电子类产品。
目前,公共场所、走廊的照明灯一般使用传统的拉线开关或跷板开关,需要人们接触开关部件才能对照明灯开关予以控制。一是不方便(夜间需摸黑寻找),二是容易形成“长明灯”,浪费电力。为解决这类问题,近来出现了延时开关和声控开关。然而延时开关仍未解决开灯必须接触开关部件的问题,且尚有一定量的电力浪费;声控开关除影响环境安静外,其作用对节电不十分明确,主要是方便一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装置。它将使用完全不同的原理,把延时开关和声控开关的作用结合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微波自动开关通过设计线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微波磁场,然后利用人体在微波磁场内活动时,造成变化的微波反射,被微波自动开关接收、放大后,产生控制信号电压,经过处理,得到控制开关电路动作的电压信号,使照明灯自动开启,待人的活动停止即离开后,则照明灯自动关闭。线路还加上对外界亮度的辨认功能,以保证在白天灯不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成由电源电路(1)、开关电路(2)、信号处理部分(3)、(4)、(5)组成;信号处理部分由微波探头电路(5)、控制范围调整电路(4)、延时和测光电路(3)组成。进一步细节将如后述。
由上所述的原理及技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便可靠地解决了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人来灯亮,人走自动熄灯的问题,有效避免了“长明灯”,使公共场所安宁、方便地控制照明灯,同时大大节省了电能,(以晚上照明平均时间为5小时计,比拉线开关省电80%左右,比延时开关省电20%左右)。由于电路方面的研究,大大降低于成本,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控制照明灯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电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成、细节及工作状态。
如附图标出的第(1)部分为电源电路,由降压电容(实际上是限流)C10、稳压二极管DW、三端稳压器IC3、及滤波电容C5、C9构成。附图中标出的(2)为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SCR及限流电阻R15构成。图中标出的(3)为延时和测光电路,由延时电阻R13、延时电容C6、时基电路IC2、电容C7、C8、光敏电阻(也可用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Rg及光度调整电阻R14构成。图中标出的(4)为控制范围调整电路,由基准电位提供电阻R10、R11、电压比较器IC1,及负载电阻R12构成。图中标出(5)为微波探头电路,由偏置电阻R1、R2振荡电容C1、振荡晶体管BG1(f1≥800MHz)、电阻R3、R4、旁路电容C2及电感线圈L组成的高频自激振荡器和由耦合电容C3、C4、偏置电阻R5、R8、放大晶体管BG2、BG3、电阻R6、R7、R9、组成的信号电压放大器以及天线T构成。(参照说明书附图)其中(3)、(4)、(5)构成信号处理部分,是完成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关键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跃华,未经李跃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