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式疏水阀无效
| 申请号: | 89219027.2 | 申请日: | 198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04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单文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阀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T1/20 | 分类号: | F16T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机械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河 |
| 地址: | 1000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疏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疏水阀,特别是一种机械型蒸汽疏水阀。
蒸汽疏水阀用于在蒸汽管网中排除凝结水和非凝性气体,同时阻止蒸汽外溢。传统的机械型蒸汽疏水阀由阀体组件、浮子、阀瓣与阀座组成。浮子可以是敞口式的,如倒吊桶式或浮桶式;也可以是密闭式的,如浮球式。浮子与阀瓣通常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当阀体中的凝结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浮子动作,推动阀瓣沿阀座孔轴线方向运动,开启阀门排水。因此,阀瓣开启时要克服介质压力,其大小等于阀座孔截面积乘以阀体内与阀体外排水管道之间介质的压差。这就使得排水孔径与浮子重量和体积之间建立了必然的联系,最终使管网介质压力,排水管网的背压,疏水阀排水量与疏水阀的体积、重量建立了必然的联系,使得在高压、大排量条件下工作的疏水阀体积过大。同时给设计和生产疏水阀带来了困难。
中国专利申请CN85203707公开了一种柱套浮子式疏水器,它由浮球、杠杆、自动调节支承、配重、阀体、滑套和导柱、排污口、防冻阀、排气阀等部件组成。浮球随液位变化通过杠杆最终驱动滑阀沿导柱移动,通过复盖或暴露位于导柱上沿径向钻的均布小孔来达到启、闭阀门的作用。由此结构,可以避开作用于孔口的压差的方向,使滑阀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减少阀门的启闭力。但是,这种结构过于复杂,活动部件过多,影响了可靠性,加大了制造成本。随后,中国专利申请CN86202175公开了另一种结构的疏水阀,该疏水阀采用活塞形的阀瓣和套筒形的阀座,活塞与套筒之间“自由换位滑动接触”,套筒侧壁上开有一个出水孔,该孔的中心线与套筒轴线垂直。随着阀体内凝结水的水位变化,活塞在吊桶驱动下,上下浮动,关闭阀门时是依靠侧压力将活塞压在出水孔上。这种结构也可以避开压差的影响。但这种结构由于活塞外壁与套筒内壁半径不一致,在侧压力下最多只能实现线接触,造成该疏水阀有可能处于泄漏状态。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采用一种简单的结构得到一种压差、排量、背压均不影响阀门启闭的疏水阀,同时在关闭状态时从原理上看没有泄漏,动作平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阀体组件〔1〕,管状阀座〔3〕,套管状阀瓣〔4〕和浮子〔2-1〕或〔2-2〕构成疏水阀。管状阀座〔3〕一端固定在阀体组件上〔1〕上,另一端管口封闭;并且在管状阀座〔3〕上开有至少一个阀座孔〔5〕,阀座孔〔5〕的中心线与管状阀座〔3〕的轴线大致垂直。套管状阀瓣〔4〕与管状阀座〔3〕滑动配合,并且与浮子〔2-1〕或〔2-2〕(敞开式的或密闭式的)固定在一起。随着阀体〔1〕内凝结水水量和蒸汽量的变化,浮子〔2-1〕或〔2-2〕推动阀瓣〔4〕在管状阀座〔3〕上往复滑动,在滑动到一端极限位置时盖住管状阀座〔3〕上的全部阀座孔〔5〕,而在滑动到另一端极限位置时露出全部阀座孔〔5〕。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机构使阀瓣的运动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在浮子上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因而浮子的重量与阀体内介质压力和排水孔截面积无关,可以减轻其重量,也就减少了浮子为克服自重上浮而需要的体积。在高压、大排量的条件下亦不使疏水阀的体积过大。阀内运动部件少,易于制造。同时,本结构还使疏水阀可以承受较大的背压变化,即在压差很小时动作依然准确,压差很大时阀门亦不可能长闭。这一特点可以简化疏水阀的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
图1是采用敞口式浮子的疏水阀的剖示图;
图2是采用密闭式浮子的疏水阀的剖示图。
采用敞口式浮子的疏水阀〔图1〕,浮子可以是倒吊桶形,也可以是浮桶形或其它敞口形的,图中所示的浮子〔2-1〕是倒吊桶形的。管状阀座〔3〕固定在阀体组件〔1〕上,套管状阀瓣〔4〕穿透并固定在敞口式浮子〔2-1〕的水平面上。它的工作原理是:当阀体〔1〕内充满凝结水时,浮子〔2-1〕依其自身重力下落,连同套管状阀瓣〔4〕下滑,露出阀体孔〔5〕。凝结水在管网介质压力下经阀座孔〔5〕,管状阀座的内流道〔6〕和阀体组件〔1〕的流道〔7〕排出。当有蒸汽经进口〔8〕流入时,蒸汽积聚在浮子〔2-1〕内,产生浮力使浮子〔2-1〕连同套管状阀瓣〔4〕上升,逐步盖住阀座孔〔5〕,最终关闭阀门,使蒸汽不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阀门研究所,未经北京阀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9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配套锚杆
- 下一篇:直接测量力臂的新型力矩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