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错齿式可转位面铣刀无效
| 申请号: | 89218619.4 | 申请日: | 198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960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桂育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技术交流站 |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错 齿式可转位面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普通铣床大余量的粗加工。
目前,在机械制造工厂的普通铣床上(如×52K,×53K)铣削平面时,所使用的可转位面铣刀,一般切削深度为3~8毫米,遇到大的加工余量(如15~25毫米)时,由于机床刚性弱,功率小,可转位刀片刃口短,只能进行多次走刀完成,因此切削效率低,辅助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交错齿式可转位面铣刀(即刀片座及分屑槽刀片的交错),它能有效的在普通铣床上进行大切深(15~25毫米)铣削加工,切削过程轻快平稳,排屑顺利,缩短了多次走刀的辅助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能将该面铣刀的后刀片座全部更换成前刀片座,成为一般切削用的面铣刀,从而达到通用性强和使用面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夹紧刀片的剖面图,图3是夹紧刀片座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由8个基本件组成;刀体(1),前压块(2),后压块(3),双头(左右旋)螺钉(4),刀片(5),前刀片座(7),后刀片座(6),微调制动肖(8)。
图1所示;在刀体(1)的每一个等深的刀槽内,装有依次交错排列的前刀片座(7),后刀片座(6),即每隔一刀槽装一相同刀片座。图2、图3所示;由于前后压块(2)(3),和前后刀片座(7)(6)互为斜面,通过双头(左右旋)螺钉(4)的转动和前后压块(2)(3)向小端移动,将刀片(5)和前后刀片座(7)(6),分别牢固夹紧在刀槽内。
图1所示:为了保证刀片(5)修光刃的端跳精度和依次交错排列的前后刀片(5)在旋转时刃口直线相接,可通过微调制动肖(8)锥体的转动,推动前后刀片座(7)(6)和刀片(5)进行轴向微调。
图1所示;刀片(5)采用标准的可转位刀片,每边磨有2个或3个分屑槽,在安装和更换刀片(5)时,应注意刀片分屑槽数的依次交错排列,即2槽-3槽-2槽-3槽……,其目的是减少切削过程的震动现象和切屑的分屑作用。
本实用新型经切削试验证明;采用交错齿式面铣刀时;用×63K立铣床,功率10千瓦,加工45号钢时,每齿进给量为0.1毫米,切削深度可达26毫米,切削平稳,排屑顺利。如将后刀片座(6)全部更换前刀片座(7)排列的一般切削用面铣刀时;上述条件不变,每齿进给量为0.2毫米,切削深度可达8毫米,达到了普通可转位面铣刀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8个基本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装在刀体(1)等深刀槽内的前刀片座(7)、后刀片座(6)及可转位分屑槽刀片(5),是依次交错排列的,故能有效的进行大切深(15~25毫米)铣削加工,切削过程平稳,排屑顺利,同时又能将该面铣刀的后刀片座(6)全部更换成前刀片座(7),成为一般切削用的可转位面铣刀,从而达到通用性强和使用面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刀具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零件工艺性和通用性好,夹紧牢固可靠。已形成系列化产品,铣刀直径:φ80~φ500、符合可转位面铣刀国家标准GB5342-85的规定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技术交流站,未经北京市技术交流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86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