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梁行走式悬挂平衡吊无效
| 申请号: | 89218598.8 | 申请日: | 1989-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92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杜日勤;孙盛之;魏长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 代理公司: | 兰州第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信宽,马菁萍 |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 悬挂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小型起重设备。
平衡吊按安装方式分地面式和悬挂式两种,每种中又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地面安装方式安装方便但要占用一定的作业面积,如阳泉电工机械厂和焦作机械厂生产的即属这类平衡吊。悬挂式平衡吊克服了这一缺点,如日本和西德均生产悬挂式平衡吊。对于悬挂固定式平衡吊,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工位固定,只能用于固定的作业台位上,因此作业范围偏窄。对于悬挂行走式平衡吊则扩大了作业范围,当在车间面积内安装环形轨道或在跨度小的车间内沿纵向安装一条轨道后,可使该平衡吊在整个车间作业面积内工作。但是,日本和西德生产的悬挂行走式平衡吊均为双梁行走轨道,轨道的铺设受约束条件比较多,如拐弯困难等。同时整个吊车体积较大,因此成本也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推出一种单梁行走轨道式的悬挂平衡吊。
这一目的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达到:
本平衡吊与双梁行走式悬挂平衡吊一样,主要由行走轨道,走行装置、平衡吊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安装头架、支柱、提升机构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其区别是将双梁行走道轨改为单根的工字梁。这样则必须解决它在吊重和行走时支柱偏摆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在该工字梁的下平面和走行装置的安装底板之间设置一套顶紧装置来解决的。顶紧装置由位于工字梁下平面左右两边的可调高低位置的四个顶紧滚轮组成。这四个顶紧滚轮中的一对位于走行装置的前部,另外一对位于走行装置的后部,每一对相对于工字梁横截面的纵向对称轴线对称布置。并且每个顶紧轮的高低位置可以调节。于是,通过调节每个顶紧轮的高低位置,使其顶紧工字梁的下平面,则会使平衡吊在起吊和在行走时保证支柱不会偏摆,始终处于垂直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之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之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之侧视图。
参看图1、图2。图中7为单梁行走轨道;1为走行装置,包括电动机1·2并通过减速器1·3驱动主动行走轮1·4。在主动行走轮1·4的对称位置上为被动行走轮1·5。整个走行装置均装在安装底板1·1上;2为顶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四个顶紧轮2·2的高度调节是这样实现的:每对顶紧轮中的两个轮分别装在小轴2·1的左右 两边,小轴2·1靠两个滚轮架2·3将左右两端支起。滚轮架2·3的底面下装有垫片,靠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节顶紧轮2·2的高度,使每个顶紧轮保持与工字梁下平面顶紧。滚轮架2·3用螺栓把合在安装底板1·1上面。支柱3位于安装底板的下面,支柱3的下面是安装头架5,平衡吊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4使装在安装头架5上。四连杆机构4中的起吊臂4·1上装有电气控制部分的按钮9,便于在地面操作。提升机构6也装在安装头架5上,它是靠电机6驱动丝杆——丝母机构并使起吊臂4·1连同吊钩一起上下运动,其左右运动操作者可以用手拖动起吊臂4·1,由于四连杆机构4的尾部有平衡锤4·2,因此拖动十分轻松。另外,在支柱3和安装头架5之间还装有一套止推轴承8,因此安装头架5与四连杆机构4一起可以在360°范围内旋转。行走轮可以沿导轨前后运动,因此平衡吊能在车间整个范围内进行起重运输。
参看图1、图3。可以看出第二个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四个顶紧轮的高度调节机构不同:在每个顶紧轮2·2′的芯部穿一根小轴2·1′,将小轴2·1′的两端支于U形的滚轮架2·3′,在滚轮架2·3′的下面装有一个压缩弹簧2·4′。利用压缩弹簧的反弹力可以使每个滚轮紧紧地顶紧工字梁的下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行走轨道是单梁式,所以轨道铺设方便,拐弯容易,所受约束条件少,并且安装费用大大降低。
2、由于是悬挂式的,故不占用作业面积;
3、由于是行走式的,所以复盖的作业面积大;
4、由于具备顶紧装置,从而运动平稳,并且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未经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8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