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高度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89218153.2 | 申请日: | 1989-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2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坚强;李俊英;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坚强;李俊英;彭伟 |
| 主分类号: | G01C3/20 | 分类号: | G01C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敬智 |
|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高度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是电线高度测量仪,属G01C3/00光学测距仪类。
一、问题的由来:
在架设电线时,不同电压的电线相对地面(或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国家规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架线时要对电线进行高度测量。电线架设完毕后,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重力、热胀冷缩等影响,或地面状态的变化(地面出现新的建筑物,长出了树木……等等)。这些变化都会引起电线高度的变化。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经常对电线的高度进行巡回测量。所以,对电线高度的测量是供电部门巡线工人经常进行的工作之一。
二、现有技术状况:
目前供电部门常用两种方法测量电线的高度:
(1)绳测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将带有刻度且一端栓有重物的绳子抛到电线上,然后从绳子上读数,即可得到电线的高度(或两交叉电线之间的距离)。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法。一般工人都能掌握,但测量精度受绳上刻度精度、电线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将绳准确地抛到某一条电线上也是不容易办到的。当电线比较高手抛不到时,还必须配备专门的工具--射绳枪。
(2)经纬仪测量法:
其经纬仪是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精密仪器,是一种通用的大地测量仪器。用经纬仪测量距离必须有一已知长度为基准方可测出待求长度。
如图1所示,三角形ABC,AC为被测长度,AB为已知,角B是用经纬仪测出的角值,则被测长度=已知长度×tgα。
当用经纬仪测量电线高度时,一般都借用电线杆高度或两线杆间距为已知基础长度。经纬仪本身精度虽高,但电线杆高和两杆间距误差较大,势必会影响最后计算误差。且经纬仪的安装调试都比较麻烦,一般工人不易掌握,携带也比较沉重,所以一般只在架设新线时使用。
综上所述,现行的两种电线高度的测量方法,都不是理想的方法。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电线高度测量的专用仪器--“电线高度测量仪”。
三、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1)测距方法的概述
较长距离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三角测量法(又称基线测量法)。由基准点、被测点和另外确定的一点、三点确定--三角形,利用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当已知两者和一条边长时,即可用三角公式计算出被测距离。已知边长称为基线。根据基线在仪器内部还是外部,基线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又可分为内基线测量法(基线在仪器内部)和外基线测距法(基线在仪器外部)。用外基线法测量时,先用卷尺拉一距离为基准。一般的军用测距仪都是内基线型。而大地测量仪器(如前边讲的用经纬仪测距)都是外基线法。
(2)基线种类的选择
外基线法基线选择范围较大(可选择几米至几百米),因此精度可以提高,但测量时必须用直尺拉基线,且必需配备精密测角仪器(如经纬仪等)。因此,测量过程复杂。不适合巡线工日常工作使用。而内基线测距仪器,已知长度的基线就在仪器的内部和仪器固连在一起,使用时不用再重新建基线即可直接测距。由于大量的电线高度测量工作,是由日常巡线工人野外进行的,考虑到该项工作是经常性的野外作业,我们的设计选择了内基线测距法。
(3)基本原理
本仪器测量的基本原理由图2所示,主要由反射面相互平行的分光镜和棱镜组成,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AB即为测距的基线。当被测物体位于无限远时,从被测物发出的光为平行光,从分光镜反射到眼睛的光和从棱镜反射到眼睛(经过分光镜透射)的光都是平行的,所以,人眼接受的是一个方向射来的光线,人眼看到的是一个像。如被测物位于有限距离(见图2)C点时,则从被测物C发出的CB光线经棱镜反射后,就不再和经分光镜又从分光镜反射的光线平行,则人眼看到的是两个被测物体的像。
此时转动棱镜(分光镜不动)即可改变Bb的方向,直到Bb和AB方向重合时,人眼中的两像又可重合在一起。被测物C在不同距离上使人眼能看成一个像。棱镜所需转动的角度β不同,二者有如下关系(详见有关应用光学书)。
LAC=lABtg2β ……(1)
因为只要知道转过的角度β即可求出待求距离LAC。如图3所示,本仪器β角的测量是通过精密螺纹实现的,镜转动的β角和螺纹拧进的距离S之间有如下关系:
S=ltgβ ……(2)
l--螺纹轴线到棱镜转轴之间距离
设螺纹距离为d,则棱镜转角β和手轮转角φ之间有如下关系:
φ= (2π)/(d) ltgβ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坚强;李俊英;彭伟,未经卢坚强;李俊英;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8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框压滤机自动卸料板框
- 下一篇:人体节律图示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