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框连结片无效
| 申请号: | 89216658.4 | 申请日: | 198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64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宋淑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宋淑贞 |
| 主分类号: | B44B9/00 | 分类号: | B44B9/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培硕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相框连结片。鉴于目前相框的组合方式,仍须借助螺栓来螺接,而极浪费装设时间,所以提出结构改良的相框连结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借助一个具有压杆的连结片,使连结片将支架衔接后,仅须压掣动作,便可将支架稳固衔接,而拆卸同样是极为方便的。
一般现有的相框(请参看第六图所示),大多是将上下、左右支架(10)以连结片(20)螺设的方式相衔接而形成方形框体,使玻璃与后隔板能固定于相框内,而欲将相片或其他夹紧物(如图片,海报等物品)装设于相框内时,则须将一支架两侧连结片(20)的螺栓(30)旋松,使该支架可与相框分离,而后再将相片或夹紧物穿入玻璃与后隔板间,再将支架的连结片(20)穿入相框内,并以螺栓(30)锁紧而使螺栓(30)的端面顶掣于支架上,如此便将相片或其他夹紧物固定于相框内。
而以此种相框结构,虽能达到将相片或其他夹紧物固定之目的,但因其装设或拆卸时,均须将螺栓锁定或旋松,故对使用者而言,欲固定相片须经过(一)旋松二螺栓(二)拆除支架(三)装设相片(四)支架组合(五)旋紧二螺栓等繁杂的装设过程,而令使用者甚感不便;再者因其是借助螺栓(30)与连结片(20)的配合,方能装设成一相框,但因螺栓(30)为个体极小之零件,因此在装设时稍有不慎,常会发生螺栓掉落,更增添使用者装设时的困扰。
由上可知,目前相框的固定方式,虽可达到固定之目的,但其装设方式较为繁杂,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极为不便;鉴于此,为能提供一种装设较为方 便且无螺栓掉落之顾虑的一种结构改良的相框连结片,借此连结片的设置,可使相框装设极为方便,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相框连结片,该连结片的横杆上,以枢轴卡掣贯穿孔的方式衔接一压杆,压杆上形成顶掣面,而于连结片上另设有一压掣片,当连结片的横杆穿入支架内时,仅须将压杆往下压掣,便可借助于顶掣面顶掣压掣片与支架呈面接触的型态,依此便可完成相框的装设,达到本实用新型装设方便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置另一主要目的,是借助于压杆固定于连结片上的设计,使使用者在组装时不会产生零件掉落而为之困扰,增加装设时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相框连结片的结构及特征所在予以进一步说明:
第一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结片已装设于相框上的外观图。
第二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相框与支架的分解图,此时可看出连结片的整体型态。
第三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结片的外观图。
第四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结片已与支架组合,但压杆尚未往下压掣时的剖面图,此时压掣片尚未与支架呈面接触。
第五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结片已与支架组合,并且压杆已往下压掣时的剖面图,此时压掣片已与支架呈面接触。
第六图是现有相框的外观图。
请参看第1图及第2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相框同样具备上下、左右支架(11)(12)(13)(14),支架(11)(12)(13)(14)中央处形成容置空间,以供卡掣玻璃(4)夹紧物(5)及后隔板(6),而于支架(11)(12)(13)(14)之后侧各形成卡槽(111)(121)(131)(141),可借助于二个舆现有相框相同之连结片(2)分别衔接上、下支架(11)(12)与左侧支架(13),并借助于螺栓穿过连结片(2)的穿孔(21),使螺栓的端面顶掣于支架的平面上,而将三支架(11)(12)(13)组成状的框体,之后可将玻璃(4)、相片或其他夹紧物(5)及后隔板(6)穿掣于三支架(11)(12)(13)的容置空间内。
请配合参看第二图及第三图所示,于右侧支架(14)与上、下支架(11)(12)间,则可以借助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结片(3)而锁定,连结片(3)其与现用连结片(2)相同,均是以横杆(33)与直杆(31)组成直角的形态,而于直杆(31)上设有穿孔(32),另于横杆(33)的末端处设有一贯穿孔(37),该贯穿孔(37)的一端有一压杆(35)以枢轴(34)卡掣的方式,使压杆(35)与横杆(33)衔接为一体,并使压杆(35)可产生旋转动作。并且,于压杆(35)近枢轴(34)处形成斜状的顶掣面(36);另于横杆(33)最末端处以铆定方式固定一压掣片(38),使压掣片(38)的卡掣面(39)突出于横杆(33)之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宋淑贞,未经陈宋淑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6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