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动千斤顶无效
| 申请号: | 89216497.2 | 申请日: | 198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770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彦 |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羡民 |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 ||
一种改进的用于在机加工作业中支承被加工件的、可以作随动运动的千斤顶,属机床附件技术领域。
目前,在机械加工作业中,当加工重量大体积大的工件时,将受到工作台承重能力的限制,如果用一般的千斤顶作为辅助支撑,虽然也能起到支承作用,但工作台和千斤顶的实际承重无法准确调节,且固定的千斤顶不能使工件对工作台作随动运动,这都给加工大工件带来不可愈越的难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机床随动支承装置,它能使工件与工作台一起作随动运动,且能很方便直观地调节千斤顶与工作台分担重荷的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普通千斤顶的工作原理为基础,在千斤顶的顶部增加一个外弹力承重部分,使其便于固定工件,在千斤顶的下部安装一个随动部分,使其能随动工作台一起运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为带有滚轮的随动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刻度计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弹力承重、调节及随动三部分。其中,弹力承重部分由外套2、内套1及弹簧3组成。外套2用于固定工件,在它的表面上开有便于固定工件的槽或孔。外套2套在内套1的外筒壁上,并可沿着它上下滑动,弹簧3支承在外套2和内套1之间。调节部分包括一个升降套筒4、螺杆6、传动机构7及基座5。升降套筒4的顶部与内套1固定在一起,其内部有阴螺纹,它与螺杆6的阳螺纹相配合,可使升降套筒4上下运动。传动机构7中包括一个可施加旋转力的传动杆及一组改变转向的齿轮组,这套传动机构可将传动杆的旋转运动变为螺杆6的旋转运动。基座5的下部安装随动部分。
随动部分是一组可以使基座5沿支承面13向任意方向运动的滚珠8,或者是一个可沿导轨10运动的滚轮9。滚轮9可按普通轮设计,它的轴就固定在基座5下部的支架上,导轨10辅设在机床旁边,滚轮9可以沿导轨10随工件平滑移动。
为了便于调节千斤顶的承重重量及直观显示其实际承重数值,可加装一个刻度计,刻度计的指针11固定在内套1上,以吨为单位的刻度尺12即标示在外套2上的一个竖长孔旁边。由于弹力承重是基于弹簧3受力变形的原理而设计的,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测定出受力与变形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据对刻度尺12进行刻度。承重后,外套2在工件压力下克服了弹簧3弹力而下移,因指针11固定不动,则其移动距离(即指针指示刻度)即反映了承重数值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可按弹力承重能力设计成1吨、2吨、3吨……等多种规格。
使用时,首先根据工件质量QA和工作环境选定随动千斤顶的规格QB和数量Z,为了保证机床工作台不为意外重载所压坏,可选择QB>QA/Z,以使随动千斤顶的承重能力有足够的裕量。
选定千斤顶的规格后,应大致估算一下千斤顶的调节高度,因为这个高度值将直接关系到该千斤顶的承重量,然后将随动千斤顶的支承面(平板13或导轨10)安装在机床旁便于加工的位置,并固定好。
将所需随动千斤顶固定在工件上的适当部位,将其高度调节到事先估算的数值。然后将固定有若干随动千斤顶的工件吊装在工作台和支承面上,而后继续调节随动千斤顶并使千斤顶所受压力值和工作台所承担的压力值达到予先计算的数值,随即将工件与工作台固定好,此后就可以进行正常加工了。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了用小机床对大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作台承重不能超限的难题,它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和调节工作台与千斤顶实际分担的重荷数值,并且还能在承重条件下,使工件与支承面之间的相对运动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彦,未经王俊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6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