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灶具自动点火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15782.8 | 申请日: | 1989-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63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培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培年 |
| 主分类号: | F24C3/10 | 分类号: | F24C3/10;F23Q3/00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栋梁 |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东路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具 自动 点火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点火装置,特别是一种安置在燃气灶具上的自动电子点火装置。
燃气灶具上设置的点火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电陶瓷打火器,另一种是电子点火器。前者成本较高,启动机构较复杂,启动力较大;后者是将自备电源的低电压转为数万伏高压后实现放电点火的,点火时只要接通电路开关即可。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商品电子点火器一般由晶体管振荡回路,充放电回路,高压包,放电器及开关组成,其缺点是放电器的电极向灶具放电,高压回路经过灶具,这样由于灶具电阻存在以及放电电弧过于接近燃气出口,并经向穿过燃气气层等原因,点火时需持续放电0.5秒以上,才能保证着火,一次放电的着火率较低。这一缺点也给开气点火的联动操作带来困难。此外这种点火装置在双灶头灶具上使用时采用双位同时放电方式,高压通路要经两个放电区,虽然简化了结构,但由于两个放电区的打火几率不一致,导致两个灶头起火效率不相同,严重影响起火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进的燃气灶具电子点火装置,着火率高,安装使用方便,并能实现自动点火。
这一改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采用一个双电极放电器,两电极经绝缘板固定在灶具上,电极的放电端处于燃气气流边缘区域,放电时电弧区的气流速度较小,又能得到外层氧气的补充,易引燃,同时高压通路不经灶具;其二是采用一个旋转式顺序开关,该开关的转杆中央设有复位扭簧,与转杆联动的旋转簧片按顺序与各分立开关触点接触,气门旋杆上设有拨动开关转杆的拨杆。开关的顺序操作按如下方式完成:在气门上的拨杆拨动下,开关转杆转动某一角度达到第一开关触点后转杆与拨杆脱开,在扭簧复位扭力作用下,旋转簧片依次接通其他开关触点。
上述开关和放电器的线路连接有以下两种具体方案:
其一是每个点火装置设有与灶头数相同的分立的顺序开关、放回器和高压包。每个顺序开关设有两个顺序开关触点,按扭簧复位转动顺序排列,第一触点是振荡回路开关触点,接电池,第二触点是充、放电回路开关触点,接对应高压包初级,两触点均处于零扭位前;所有高压包初级的另一端并接充放电回路,每个放电器的电极接对应高压包次级;所有顺序开关的旋转簧片并接后接振荡回路和充放电回路开关线路的另一端。这种电路设计由于高压打火通路不经开关装置,所以对开关绝缘性要求较低,打火高压可达5万伏。
其二是双灶头单高压包接线方案。采用两个顺序开关和两个放电器。每个顺序开关设有三个触点,按扭簧复位转动顺序,依次为振荡回路开关触点,充放电回路触点开关和放电器连锁开关触点,最后一个开关触点处于零扭位。两个顺序开关的振荡回路开关触点并接电池,充放电回路开关触点并接高压包初级,放电器连锁开关触点交叉接对应放电器电极,两放电器的另一电极并接后接高压包次另一端;高压包次级的另一端和振荡回路以及充放电回路开关线路的另一端并接后接两顺序开关的旋转簧片。这种接线方案两放电器合使用一个高压包,但对开关绝缘性能要求较高,一般适合3万伏高压条件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采用双电极放电器后,既避免了高压放电回路通过灶具的内阻,又能使放电电弧置于最佳点火区域,即燃气与氧气交接区域,着火率明显提高。
第二,采用转杆式顺序开关后使开气、点火联动机构简化,扭簧复位顺序接通操作能使打火控制在放气气流适当的条件下,以确保着火率。
第三,多灶头立分式放电器和顺序开关的设置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打火装置主机功能,同时克服了多灶头同时打火的随机效应,从而保证各灶头自动点火着火率的一致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安装调使方便,点火装置在灶具上安装后,只需要将气门拨杆和放电器的固定位置稍加调整,便于使一次放电的着火率达10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具体说明。
图1是单高压包点火器线路图。
图2是双高压包点火器线路图。
图3是双电极放电器结构。
图4是顺序开关结构。
图5是气门顺序开关联动机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培年,未经孙培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5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组激磁线圈节能电磁铁
- 下一篇:悬挂式液计自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