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防卫报警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15581.7 | 申请日: | 198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9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明 |
| 主分类号: | G08B13/18 | 分类号: | G08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秀立,沈怡 |
| 地址: | 安徽省固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防卫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防盗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报警器,如有微波报警器,玻璃破碎声报警器,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被动式红外线报警器,红外线监测天线电遥控报警器等。就红外报警器而言一般的都是采用单束红外线发射、接收控制电路,其如果是在有小飞虫及鼠类的情况下,易产生误报警,还存在只能吓跑行盗分子,而抓获率较低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和准确性大的当场捕获行盗分子的一种电子防卫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1)自动充电装置的交直流自动转换电源,(2)双束红外线构成的循环控制电路,(3)电子电路控制的机械传动防卫装置(4)发出警笛声和语言声的报警器所构成。自动充电装置的交直流自动转换电源,在交直流供电回路之间串联了D3D4二个隔离二极管。双束红外线构成的循环控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电路、接收电路控制的开关电路及自激多谐振荡器构成的红外线发射电路所构成。红外线接收电路中并联二个红外线接收管T3、T4。自激多谐振荡器构成的红外线发射电路中串联一组红外二极管。电子电路控制的机械传动装置是由三极管T22及电阻R30、R31构成的电子电路控制及由12V直流电机驱动装有高效催眠剂的密封罐所构成。发出警笛声和语言声的报警器,由警笛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路、三极管T20T21及两个喇叭所构成。交直流自动转换电源、机械传动防卫装置报警器及超声波接收装置均装在一个金属壳内。在金属壳外分别将(1)ZD1黄色指示灯亮,表示交流电源接通,(2)ZD2绿色指示灯亮,表示已解除报警。(3)ZD3红色指示灯亮,表示处于警戒状态。(4)D14红色指示灯闪动,表示报警电路和防盗装置正在工作。以上的四个指示灯均装在防卫报警器面板上。
该机是由交直流自动转换电源,机械传动防卫装置、报警器及超声波接收装置;双束红外线构成的循环控制电路;超声波发射机遥控技术设计制作而成。
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自动充电装置的交直流自动转换电源电路在交直流供电回路之间串联了D3、D4二个隔离二极管。D3相对DC12V直流电源为反向连接而截止,能有效防止交流电在停电时消耗直流电,而在充电时相对整流电压为正向连接而导通,D4在用交流供电时,因反向连接而截止,而在交流停电后DC12V供电时而导通。实现了交直流自动转换供电的作用,交流供电时调整W1使T1发射极输出13.5V。DC12V用GNY3的10节电池串联。图1、2、4、5中的4、6、8、10端相接,5、7、9 11端相接即可接通电源形成供电回路。
图2所示:双束红外线发射、接收原理图。红外线接收电路中并联二个红外线接收管T3、T4发射部分,D7——D10形成了双束红外线控制,并联T7、T8,而形成了接收控制发射的自身控制电路。当T3、T4无红外光照时D7、D8、D99、D10也就无光脉冲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明,未经黄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5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