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排气净化消声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89215055.6 | 申请日: | 1989-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4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桂怀 |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2M33/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卫平 |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净化 消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排气净化消声系统:它包括与内燃机排气歧管相联的消声器和从排气管路中引出一部分气体,并与适当比例的空气混合,送回到内燃机燃烧室的装置。
中国专利87100805中公开了一种特别适用于内燃机的通过过滤系统的气体净化系统。为了减少汽车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该技术方案的构成是:在排气歧管上,依次串接了中间膨胀室,膨胀室和消声器,在与膨胀室相连通的回气管路上,成套地安装了一系列过滤装置,由电器控制自动工作的减压器,从膨胀室将60%到90%的排放物吸入,并经过滤、与适当比例的空气混合后,送回到内燃机的燃烧室。其不足之处是:排气的冷却主要依靠串接在管路上的膨胀室,即通过排放物随管路的膨胀来实现。由于排气温度及氧气浓度对于排气中最后所含碳氢化合物的浓度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该方案恰又缺乏有效的冷却措施,加上气体的反复膨胀,以致为排放物中的碳氢化合物提供了较适宜的燃烧条件,其结果使得回收排放物中的可燃气体减少。实际上,在现有技术中还有以绝热材料对消声器进行保温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促进未燃的碳氢化合物在消声器内继续燃烧,以减少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少内燃机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降低排放物中可燃物质的烧损、具有较好节能效果的内燃机排气净化消声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系统具有使排气管路或其消声器冷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所述的冷却装置为水冷装置。
而且/或者,冷却装置为风冷装置。
而且,消声器外壁上有散热片,消声器内有一排排倾斜设置的阻尼板和循环水道,二者沿消声器呈相间状分布,阻尼板上有阻尼孔,循环水道以过水管穿过位于其间的阻尼板而彼此相连,其进水管与水泵相连通,回水管与水箱相连通,在消声器内,还有一个由其内壁与阻尼板、过滤板围成的沉淀室,上滤板与下滤板之间为过滤室,吸取排放物的管道的一端固定在消声器上并与过滤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上固定的三通管的一个管口相连,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上设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流量调节阀。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系统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消声器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A-A”剖切面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各附图能了解本系统的结构,消声器[20]的外壁上有散热片[16],消声器[20]内有一排排倾斜设置的阻尼板[8]和循环水道[18],二者外形相同且沿消声器[20]呈相间状分布,阻尼板[8]上有阻尼孔[9],过水管[17]穿过阻尼板[8]使位于其前后的循环水道[18]彼此相连,循环水道[18]的进水管[6]与水泵[2]相连通,回水管[7]与水箱[1]相连通(可与上水室或下水室相连),在消声器[20]内,还有一个由其内壁与阻尼板[19]、过滤板围成的沉淀室[15],消声器[20]的底部有一个堵住排污孔的螺塞[14],上滤板[11]与下滤板[12]之间为过滤室[13],吸取排放物的管道[10]的一端固定在消声器[20]上并与过滤室[13]相连通,另一端与内燃机[4]的空气滤清器[3]上固定的三通管[21]的一个管口相连,三通管[21]的另一个管口上设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流量调节阀[22]。若需要进一步改善排气管路的冷却效果,还可在排气管[5]上增设散热片。其实,对于功率较小、排气温度较低的内燃机,任取水冷和风冷中的一种,也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在制造时,可采用焊接的方法将循环水道[18]和阻尼板[8]固定在消声器[20]内,过水管[17]的两端也可以焊接的方法与循环水道[18]相连接。
当内燃机[4]工作时,由水泵[2]送出的循环水和消声器[20]外壁上的散热片[16]对消声器[20]进行冷却;40~70%的再循环排放物随内燃机活塞下行所形成的负压,从过滤室[13]、管道[10]被吸引到空气滤清器[3],并与经流量调节阀[22]进入的一定比例的空气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当将本系统用于汽车发动机时,能降低排放物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能使氮氧化物(NOx)减少35~45%;
2、由于在排气管路上增设了冷却装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碳氢化合物的烧损,增加了再循环排放物中的可燃物质,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3、经中等载重量的汽车试验,每百公里能节油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桂怀,未经邹桂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5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重心式两人并肩驱动自行轿车
- 下一篇:照明灯延寿延时节能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