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健治疗炙片无效
| 申请号: | 89214997.3 | 申请日: | 1989-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11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军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西四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我国中医传统的艾炙疗法是利用植物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对人体的一定穴位进行烘、温、炙,以通经活络,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但该法操作较麻烦,不当时还易烧伤皮肤。目前,有人对上述艾炙疗法作了改进。例如将点燃的艾条装入一封闭的金属盒内,然后置于患者的所取穴位上,以间接传导热量达到炙疗目的。有的用一有空腔的小“烙铁”内装红木炭,小“烙铁”置于穴位皮肤上,用暗火间接传导温和穴位。也有人设计了电炙器,采用低压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电热炙头,用电热炙头所发出的热量温和穴位,虽采用上述方法,使传统的艾炙疗法得到了许多改进,但还未满足实际需要,使用时还有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艾炙疗法机制原理,提供一种可粘贴身体各部穴位,使用安全、方便、卫生的一次性保健治疗炙片。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炙片外壳与外壳盖采用保暖材料制成,炙片外壳内设有用于放置热药的空腔,热药空腔内置有热药。热药是一种由中草药及其它物质配制而成的颗粒状物质或制成片状。该热药在密封情况下不发热,如迂空气数分钟后,逐渐发热,温度可达40~50度,并可保持8小时左右。为在使用前密封热药,在炙片外壳下端设有外壳盖,炙片外壳与外壳盖通过粘接密封,为使热药直接温和穴位,在该外壳盖中心开有一孔,为便于密封热药和使用方便,在该外壳盖下端设有密封铝泊,外壳盖与密封铝泊之间采用氧化锌胶粘合。使用时当需炙某个穴位时,可在炙片外壳上针刺数个气孔,炙片外壳采用轻软质、保温性能好的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制成,容易刺穿,刺数个气孔后,将外壳盖下端的密封铝泊揭去,由于外壳盖与密封铝泊之间涂有氧化锌胶,可直接将炙片粘贴在所取穴位皮肤上,而不会脱落。为提高治疗作用,可配合姜片、蒜片、艾草粉炙穴位,在热药与外壳盖之间设有导热铝泊,根据使用需要可将姜片、蒜片或艾草粉放置于处壳盖的中心孔内,导热铝泊使热药与姜片分开又可导热,通过姜片等温和炙穴位。为使热药在使用时,避免热量散失,该炙片外壳及外壳盖均采用轻软质的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用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制成炙片外壳,内置有热药,不需明火或电源,使用安全、可靠、携带方便、卫生,特别适合于野外使用。
2、由于保健治疗炙片可粘贴身体不同穴位,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给使用者带来许多方便。
因此,医院、疗养院、野外等都可采用,也适合于家庭中人们对“足三里”等强壮保健要穴进行强身保健性的温、炙治疗。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情况。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炙片外壳与外壳盖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底视图。
参见附图,炙片外壳1内设有一个空腔8,该空腔8内置有热药2,在炙片外壳1的下端粘接有外壳盖4,外壳盖中心开有一孔6,外壳盖下端通过氧化锌胶7与密封铝泊5粘合在一起,热药2由炙片外壳1、外壳盖4及密封铝泊5密封在炙片外壳内。为配合使用蒜片、姜片、艾草粉等,在热药2与外壳盖4之间放置一导热铝泊3,可将蒜片与姜片等置于孔6内。炙片外壳1和外壳盖4采用聚苯乙烯泡沫保暖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军,未经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4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