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器械无效
| 申请号: | 89214772.5 | 申请日: | 1989-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01U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炳存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首都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智海,杨思东 |
| 地址: | 北京市复兴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病 前路 减压 器械 | ||
一种颈椎病前路减压器械,应用于临床,属于医疗器械类。
对于人们患有颈椎椎管狭窄等病症,在医疗上通常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是用患者自体骨或人工合成的人工椎体作为椎体植入患者自身。施行这样的医疗手术需要特殊的医疗器械来实现。目前所采用的医疗器械是一九八二年开始应用的颈椎病前路减压器械,使用这种器械,首先用手摇钻在患者骨头上钻一孔,然后将椎体用轴把推入患者体内,加骨水泥等固定,再缝合即可。这种颈椎病前路减压器械虽然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等病症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有其自身的缺陷,如:手摇钻上铣孔钻头,其刃口与钻头螺旋纹方向相反,在钻孔中,螺旋纹部份靠摩擦进入,不易排屑,手术费力,速度也慢。位于手摇钻上调节铣孔钻头的钻卡头,其调节距离为25mm,只能适合于身材一般的人,而不适用于身材较高,骨骼较大的人。另外,用于向患者体内推入椎体的器械轴把前端为一光滑圆柱,会产生因操作人员用力过猛而把椎体过多推入患者体内,压迫神经,从而引起患者瘫痪产生严重后遗症。还有固定钻头的固定器上尖椎太短,固定不稳定,易给患者带来创伤等等。所以改进手术器械已成为施行手术者及患者迫切愿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前路减压器械缺陷,使手术可靠、安全,时间可缩短的新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在施行手术中所遇到的难题而设计。首先是对轴把的改进,原有轴把推入椎体端为一光滑圆柱,用力过猛容易进入患者骨骼孔中,而本设计在轴把前端为一个宽1~2mm,直径与椎体直径相当的圆柱体,联接圆柱体的为一个直径大于上述圆柱体直径2mm以上的凸台,上述圆柱体为推入椎体端。当用力过猛时,凸台就会卡在骨头孔外边缘,不会产生使轴把进入骨头内椎体继续向前而压迫神经,避免严重后遗症。在手摇钻上为使身材高骨骼大的患者也能使用这种器械,本设计中钻卡头(4)上螺纹长度为30~50mm,螺距为1mm,而铣孔钻头则设计成钻头刃口与钻头螺旋纹方向相一致。这样,在钻孔时,刃口切削方向就是螺旋纹方向,利于排除切屑,使钻孔速度加快。为使钻头钻孔时不偏斜,钻孔时需在人体上安有一个四尖椎的固钉器,固钉器上四个尖椎高度均为10mm,使用时便很稳固不易偏斜。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附图及实施例:
图1为轴把主视图;图2为固钉器主视图;
图3为固钉器俯视图;图4为铣孔钻头主视图;
图5为铣孔钻头左视图;图6为手摇钻主视图;其中:
图7为钻卡头主视图 1上盖 2握把 3手把 4钻卡头
5顶丝 6顶丝 7锁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首先,用手摇钻安上铣孔钻头,在患者所需部位骨头上钻孔,钻孔深度视患者情况而定,并通过手摇钻中钻卡头(4)上尺寸来调节。钻孔后,用轴把顶住椎体,椎体上小凸台正好与轴把上小圆孔相配,然后将椎体推入所钻孔中,位置不要过深,这靠轴把上凸台来保证,再加上骨水泥固定后,按层缝合即可。当取患者自体骨作为椎体时,将固钉器固定在所取椎体周围,取骨器靠固钉器来稳定并准确取下作为椎体的骨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炳存,未经刘炳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4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