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气及残液两用灶无效
| 申请号: | 89214049.6 | 申请日: | 1989-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9711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方思直;徐建峰;张色平;张克平;苗玉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思直;徐建峰;张色平;张克平;苗玉鲜 |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 代理公司: | 宁夏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罗永前 |
| 地址: |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气及其残液两用灶,可将液化气灌内废弃的液化气残液一次性充分利用的一种新灶具。
灌装液化气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居民所使用了。然而这种液化气罐到最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剩一些残液。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但目前由于灶具的限制,这些都被当做废弃之物白白仍掉。而且按比例这些残液仅在一中小城市每月就有10多吨。目前尚无恰当的处理残液方法,经常是扔在下水道或扔在野外的沙滩上,既污染了环境也是难以控制的不安全因素,因此,目前针对液化气残液有不少利用方案,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方法将残液从罐底引出,使残液气化后再燃烧的装置。但这种装置的缺点是:使残液气化的催化管置于灶口上方。这样既消耗了灶口的热量,不利于举炊,灶口高温也将催化管予以老化,这样使用寿命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过多的阀门、开关、管道使整个灶具繁乱不堪,举炊时根本应附不过来这些开关,是不便于普及使用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能普及使用的、可使液化器及其残液一次性的充分利用的新型灶具。
在一般的灶具底座上,内圈(1)、外圈(3)、燃火罩盖(8)形成一个环形的燃气腔(10)和混合腔(4)相通,混合腔(4)内的液化气是由喷出管(6)供给的。液化气在混合腔内和空气混合为可燃气。进入燃气腔(10)。本实用新型在灶具底座上设置一个残液气化腔92),该残液气化腔(2)内的残液是从液化气罐底由导引管(9)引入的。经残液气化腔(2)气化后的残液也由喷出管(6)送至混合腔(4)。
残液气化腔(2)可设置在内圈(1)和外圈(3)之间,也可在外圈(3)之外,及内圈(1)之内。
由于附加了残液气化腔(2)。残液被气化,而且在残液经气化腔气化的过程中,利用的是液化气燃烧余热。所以既充分的利用了能源,又不减少灶口的热量,更不存在由于气化腔过热而引起的灶具的老化问题、保证了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可充分利用液化气残液,因而可大大的扩大液化气的用户,又对消除污染有利。由于可将液化气及残液一次性的利用完,开关、阀门少,所以即便于用户使用,又节约能源,是非常便于普及的灶具。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对液化气罐的改装图。
1-内圈;2-残液气化腔;3-外圈;4-混合腔;5-加热电阻丝;6-气化腔喷出管;7-气化腔引入管口;8-燃火罩盖;9-残液导引管;10-燃烧腔。
实施例:
在图1的实施例中,残液气化腔(2)在内圈(1)和外圈(3)之间,气化腔喷出管(6)的外面可有一圈加热电阻丝,将灶具未点燃前的残液予加热后气化,待灶具充分点燃后,将残液气化腔(2)内的残液气化。
图2的实施例中,灶具制成牛角形,残液气化腔(2)在外圈(3)之外。气化腔(2)由薄金属板皮焊接而成。
在以上的两个实施例中,对液化气罐的改造如图4所示。导引管(9)直插罐底,在罐的出口外,导引管和减压阀的一端相接,减压阀的另一端和气化腔(2)的引入管(7)相接。气和残液从一个管道通过,减少了由气、液分流而引起的管、阀门、开关过多而引起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思直;徐建峰;张色平;张克平;苗玉鲜,未经方思直;徐建峰;张色平;张克平;苗玉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4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