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视机立体成象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12573.X | 申请日: | 1989-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何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开生 |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G02B27/22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 地址: | 湖南省东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机 立体 成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视机立体成象的装置。
现有的电视机所显示的图象均不能产生立体效果。有人通过改变机内电路来实现图象的立体感,其结构复杂且增加成本,结果不理想,不能推广使用。而立体电视,是电视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亦是消费者的需求趋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视机立体成象装置,将其置于电视机显象管的荧光屏前,使屏幕的出射光线发生位移,从而使图象产生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根据光线位移后通过人的视觉器官能产生立体感的原理(如立体电影的成象原理),在电视机的荧光屏前面设置一光学装置,它能使荧光屏的出射光产生适当的位移,从而使人们在观看时对图象产生十分逼真的立体感。所述适当的位移量是由古典的黄金分割法--这一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比例法则并结合三角形定理得出的。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说明。
图1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间结构,它形似一个喇叭筒,由四个光学面围成,即顶结构面(1)、底结构面(3)、左侧结构面(4)和右侧结构面(2),该“喇叭筒”较大的端口罩在电视机荧光屏上,较小的端口朝向电视观众。
图2至图4进一步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剖开的结构视图,图4是沿图2中B-B剖开的结构视图。由所述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结构面(2)(4)均有后沿(5)和前沿(7),后沿(5)的长度H与电视机荧光屏的高相同;所述顶及底结构面(1)(3)均有后沿(51)和前沿(71),后沿(51)的长度L与所述荧光屏的宽相同;各结构面的后沿(5)(51)可设计成能与荧光屏很好吻合的弧状,也可设计为直线状。所述四个结构面的前沿构成一个参照面(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面(1)(3)的前沿长度b和结构面(2)(4)的前沿长度a以及参照面(6)至电视机荧光屏的距离c由电视机荧光屏的尺寸,运用黄金分割原理和三角形定理,按下面算式确定:
a=α·〔1+β/2-A/B〕·A
b=α·〔1+β/2-A/B〕·B
c=β·C
其中,A与B分别是电视机荧光屏的高与宽,C是所述荧光屏的对角线长,α是实施系数(它的取值范围为0.8~1.2),β为黄金分割法常数(其值为)。
由上述过程确定的结构面的有关尺寸a、b、c,就确定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尺寸,当α=1时,是最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述各结构面用玻璃镜制成,也可用透明玻璃或其它镜面(如表面光洁到能成为镜面的金属板等)制成。本实用新型可一次做成整体,也可拼装而成(例如先做好四个结构面(1)(2)(3)(4),再将其拼接)。可用相应的支架或固定物等将其安置在电视机的荧光屏前。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使荧光屏出射光线部分产生位移,因而使人对图象有逼真的立体感,适于各种规格、型号的电视机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间结构,图2为主视图,图3与图4分别是图2中沿A-A与B-B剖视结构,其中:
1、3--顶、底结构面
2、4--右、左侧结构面
5--左、右侧结构面的后沿
51--顶、底结构面的后沿
6--参照面
7--左、右侧结构面的前沿
71--顶、底结构面的前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开生,未经何开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5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