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电路保险熔断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12172.6 | 申请日: | 1989-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53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勇 |
| 主分类号: | H01H85/62 | 分类号: | H01H85/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迎宾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路 保险 熔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低压电路保险熔断器。
在已有的技术中,广泛用于工业、民用照明、动力配电板上的插入式熔断器,都是由绝缘瓷插头、绝缘瓷底座、熔丝组成,其绝缘瓷插头与绝缘瓷底座的结合方式是靠强迫铜质薄片状卡脚相互放样挤紧来实现。在保险丝的安装方面,保险丝与两端的固定是扭接在铜质薄片状卡脚的固定螺丝上,保险丝从卡脚一端到另一卡脚呈倒凸形跨接,而且设有设置专门用来散发保险丝熔断时产生电弧能金属气体的对流散发孔,没有安全灭弧室和迅速拉断电弧使其熄灭、冷却、隔断的灭弧栅。
因此,它就存在下述缺点:其一,由于瓷插头与瓷底座的结合方式是靠强迫铜质薄片状卡脚相互放样挤紧来实现,那么铜质薄片状卡脚常在使用插拔中弹性变差,两卡脚间的距离失调特别是在保险丝熔断时产生腐蚀性气体的侵蚀下卡脚老化快。有时插入后卡得很紧,急需更换熔断丝恢复供电时,插头拔不出来,只好用启子等工具强行翘出,有时卡脚自然变形或就出现插头插不进,只好用工具强行调促其插入而至其破裂,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其二,它仅能装在无震动场所,尽管无震动,但由于自身卡脚因插拔次数过多,弹性消失、卡脚失效、瓷插头经常自行从底座上脱出掉落于地面,造成断电,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有时一边卡脚的失去弹性,插头插在底座上摇摇晃晃松动而卡不紧,导电触头接触不好自身发热。造成熔丝误烧毁,甚至造成对用电设备故障的误判断。其三,保险丝从卡脚一端呈倒凸形跨接到另一卡脚,等于是弃直线而转大弯。烂费了铅锡金属材料制成的保险丝。其四,保险丝是扭绕在卡脚的固定螺丝上,在安装时保险丝常常随固定螺丝的转动自行受力拉紧崩断,崩断后的熔丝因长度不够就无法进行第二的装接,只好弃之造成很大烂费,而保险丝扭绕的卡脚固定螺丝位于卡脚与凸壁之间,不便于工具操作。其五,由于没有专门的灭弧室灭弧栅,电弧能金属气体散发孔,在保险丝熔断过程中不能迅速拉断电弧使其熄灭、冷却。同时产生的腐蚀性气体残留在熔断器中无法迅速散发,而直接对本身单薄的铜质卡脚进行腐蚀,然而也就缩短了熔断器金属触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熔断器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保险熔断器,它与已有技术相比,每只熔断器使用保险丝的铅锡金属材料节约值为50%~60%,导电铜金属的节约值为27%~30%,壳体绝缘材料的节约值为20%~35%。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以如下合理方式完成,结合结构示意图1说明。在上插头〔1〕内设有安全灭弧室〔4〕,插头〔1〕与底座〔2〕的结合是采用结合螺杆〔12〕紧固,装于插头〔1〕灭弧室〔4〕内的保险丝〔3〕呈直线分别压接在导电动触头〔5〕的一端,保险丝〔3〕是靠压紧螺丝〔13〕和压片〔9〕压紧固定,在底座〔2〕开2个凹孔和2个固定孔放入螺帽〔11〕,在装于底座〔2〕凹孔内的2个导电平面静触头〔6〕之间设有灭弧栅〔8〕,在底座壁上开有电弧能金属气体散发孔〔7〕和出入线孔〔14〕,当装好保险丝〔3〕,把插头〔1〕套入底座〔2〕,插头〔1〕内导电动触头的高端导电平面分别与装入底座〔2〕内导电静触头的高端导电平稳结合已保证良好的导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1〕与底座〔2〕的结合取消了卡脚,采用结合螺丝〔12〕紧固,其目的是方便安装、开启,保证在有震动的场所中插头与底座结合的可靠性和触头与触头间良好稳定可靠的结合,从而解决了卡脚插式保险熔断器,插头压拨断裂卡脚弹性丧失或自行掉落的问题,这样也就保证了可靠性和重复使用性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装于插头〔1〕灭弧室〔4〕内的保险丝〔3〕呈直线分别压接在2只导电动触头〔5〕一端,它靠压紧螺丝〔13〕和压片〔9〕压紧固定,其目的是节约了连接两导电动触头〔5〕的保险丝〔3〕,再之保险丝〔3〕压在压片〔9〕下的两端压接面大,又是直头。也无需弯曲扭绕,就节约了扭装弯曲的那一段保险丝,由于采用直头压装从根本消除了安装保险丝〔3〕随压紧螺丝〔13〕转动自行受力拉紧崩断的缺陷,同时牢靠的压接也就解决了因触头紧固螺丝〔13〕松动接触不良造成自身发热误烧毁保险丝〔3〕的可能。而且方便了安装工具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装于插头〔1〕灭弧室〔4〕内和底座〔2〕凹坑内的导电动触头〔5〕和导电静触头〔6〕的接触面为两个平面,其目的是保证触头间有可靠平稳的接触面以提高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可靠性,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不但节约了制造材料,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勇,未经彭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