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辆自检自控防碰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12019.3 | 申请日: | 198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4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友才 |
主分类号: | B60R27/00 | 分类号: | B60R27/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华,杨虹 |
地址: | 湖南省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自检 自控 碰撞 装置 | ||
1、一种机动车辆自测自控防碰撞装置,包括电气开关DJ、气泵[23],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由上盖[14]、下盖[15]、轴承[16]、轮轴[17]、轮片[18]、红外发射二极管LD4、LD5和红外接收三极管BG17、BG18构成的速度传感轮,六个由护盖[1]罩身[2]、镜头[3]、橡胶和石棉及粘胶剂[4]、滤色玻璃[5]构成的探头体与红外发射二极管LD1、LD2、LD3和红外接收二极管LD6、LD7、LD8分别组成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一个由与非门1至8、电阻R1至R29、电容C1至C21、电位器W1至W3、三极管BG1至BG12和BG15至BG17、双D触发器(CO43)、斯密特触发器(CH40106)双四输入或门(co32)、二极管D1至D8断电器J1至J2、开关K1、电感L1、电气开关DJ、速度传感轮的红外发射二极管LD4、LD5和红外接收三极管BG17、BG18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的红外发射二极管LD1、LD2、LD3和红外接收二极管LD6、LD7、LD8组成的分为振荡、整形、放大、调制、逻辑判断、进、退车脉冲、检波延时、功放、报警、前置放大调谐检波整形的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速度传感轮的轮轴〔17〕开有两端相通或不相通的方孔〔19〕,红外发射二极管LD4、LD5装在上盖〔14〕上,红外接收三极管BG17、BG18装在下盖〔15〕上,轮轴〔17〕装在上盖〔14〕和下盖〔15〕的轴承〔16〕中,轮片〔18〕与轮轴〔17〕相固连安装在上盖〔14〕和下盖〔15〕相合后留有的空间〔20〕里,轮片〔18〕开有多个通孔,分别在不同半径的两圆周上等角布置并与上盖〔14〕和下盖〔15〕上的LD4、LD5和BG17BG18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头体的护盖〔1〕两端面做成斜面,其一端做成开有一定圆弧缺口〔7〕的止口凸〔6〕,罩身〔2〕与护盖〔1〕相配的一端做成斜面止口〔8〕,在止口〔8〕的圆孔壁上开有一定圆弧通孔〔9〕与护盖止口凸台〔6〕的圆弧缺口〔7〕相配合形成一组合孔〔10〕,滤色玻璃〔5〕装在罩身〔2〕的止口〔8〕内与圆弧通孔〔9〕靠近,用护盖〔1〕的止口凸台〔6〕控定,镜头〔3〕装在罩身〔2〕中靠近滤色玻璃〔5〕,用橡胶和石棉及粘胶剂〔4〕保护定位,红外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二极管LD1-LD3、LD6-LD8分别装在罩身〔2〕的另一端与镜头〔3〕隔一圆锥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速度传感轮〔18〕开有6个通孔,分别在不同半径的两圆周上按120度角等分各开3个通孔〔21〕、〔22〕与上盖〔14〕和下盖〔15〕上的DL4、DL5和BG17、BG18对应,其通孔〔21〕、〔22〕开在分角线异侧。
5、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头体罩身〔2〕与护盖〔1〕配合处做有一盛气圆周孔槽〔12〕,护盖〔1〕的止口凸台〔6〕开有多个与盛气圆周孔槽〔12〕相通的斜旋形通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友才,未经李友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20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