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槽液面自动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11666.8 | 申请日: | 198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95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平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平山 |
| 主分类号: | G05D9/04 | 分类号: | G05D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效东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液面 自动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工艺中使用的电解槽液面自动控制器。
现有的电解工艺过程中,均是采用外接玻璃管指示电解液面高度,并人工控制液面的方法,这种方法给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并有影响电解效果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设计一种能自动调节电解槽内电解液面高度的电解槽液面自动控制器,从而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浮子对液面跟踪,并带动阀门自动控制进液管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1、调节柄,2、调节杆,3、密封盖,4、密封圈,5、阀体,6、球阀,7、小密封盖,8、密封塞,9、出液口,10、隔板,11、隔板密封圈,12、浮子,13、贮液室,14、贮液筒,15、下进液口,16、上进液口,17、出液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控制阀、贮液筒及浮子组成。其中控制阀上装有上进液口〔16〕、出液口〔9〕、〔17〕,阀体〔5〕下部采用锥形结构,上口部设有密封盖〔3〕及密封圈〔4〕,其中心部位装有带调节柄〔1〕的调节杆〔2〕,调节杆〔2〕位于阀体锥形结构的部位固定有球阀〔6〕(亦可采用倒锥体阀),其下部由螺杆与浮子〔12〕联接,阀体〔5〕下部为喇叭口,可与贮液筒〔14〕上口部配合,在喇叭口部装有隔板〔10〕,以便支承调节杆并阻止阀体内液体进入贮液室〔13〕,隔板中心与调节杆相连处设有隔板密封圈〔11〕,在阀体上的进液口〔16〕及出液口〔9〕和〔17〕处均配有防漏的小密封盖〔7〕和密封塞〔8〕;贮液筒〔14〕下部设有下进液口〔15〕,该口直接与电解槽相连;浮子〔12〕为一空心体,由螺口与调节杆〔2〕相连,并置于贮液室〔13〕内,该浮子的浮力应大于上进液口〔16〕的液压。
使用时,将自动控制器装在电解槽上,下进液口〔15〕直接与电解槽内液体连通,上进液口〔16〕连接输液罐,两个出液口〔9〕、〔17〕接在电解槽上部,并通过调节杆〔2〕调节球阀〔6〕与浮子〔12〕的距离,当电解槽内液面下降时,浮子下降,使球阀离开阀体,从而使补充液经上进液口〔16〕流入阀体,并通过出液口进入电解槽,使槽内电解液得到必要补充,当液面到一定位置,浮子使球阀上升,从而关闭进液口,停止供液。
本电解槽液面自动控制器可视不同需要采用透明或不透明硬质工程塑料制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器,不仅能有效地自动控制电解槽内电解液的液面位置,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结构简单合理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电解槽的必备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平山,未经黄平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