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肥溶液深层注施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11040.6 | 申请日: | 198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7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爱国 |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江苏省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肥 溶液 深层 注施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肥深施器。
现有化肥深施器,如打穴式旱田粉肥成球深施器,是将粉肥挤压成块状后压入土中,采用该深施器施肥,化肥入土浅,且由于土覆盖不完全,化肥易挥发,肥效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肥溶液深施器,以提高肥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背负式喷雾器桶体,取消原有的喷杆,接上化肥溶液注射杆,注射杆下端嵌一只单向阀后与施肥头相连,施肥头顶端做成封闭状,施肥头两侧边开有注射孔,当按动操纵杆时,注射杆中的单向阀打开,化肥溶液便通过单向阀从注射孔中喷入土里,为防止泥土堵塞注射孔,在注射孔上方设有挡泥板。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肥头部装图。
下面给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注射杆7通过胶管6与桶体1上的出水管接头9相连,注射杆7上部弯曲成手把状以便于操作,下端内孔中嵌一只单向阀13后再与施肥头14以螺纹相配,注射杆7及施肥头14采用中空管做成,施肥头14下端做成封闭状,近端部侧边开有2只注射孔16,注射孔16为向里斜的斜孔,注射孔16的外口下凹,其外部置有外拱形挡泥板17,施肥头14上还设有覆土钩15,为能使施肥头14拔出后施肥孔能自动覆盖,将覆土钩15做成弯曲状;为使施肥头14能顺利插入土中,在注射杆7上安有配重铁10,配重铁10下部做成半球形,用止退螺钉12根据需要固定在注射杆7的某一部位。在塞杆3上装有一只调节块4,以控制每次的施肥量。
使用时,先把化肥放入桶内,加入适量水,温度低时适当多加一些水(碳铵:水为1:6,尿素、硫铵、硝铵与水的配比分别均为1:2),使化肥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而后将化肥液装入背负式喷雾器的桶体1内,根据化肥液的需施量,调整好塞杆3上的调节块4的位置。右手握住注射杆7的手把部位8,将注射杆7提起,然后用力将施肥头14插入土中,直至配重铁10触及地面,配重铁10下部为球面状,以防配重铁10粘土。再后,左手将操纵杆11下压使调节块4碰到小盖2为止,这时化肥溶液通过胶管6进入注射杆7,化肥溶液的压力迫使单向阀13打开,使化肥液进入施肥头14并从注射孔16中喷入泥土。左手提起操纵杆11后,单向阀13截止,由于注射孔16做成外口上斜状,减少了施肥头14中剩余化肥溶液流入土中。最后,提起注射杆7,由于覆土钩15的作用,施肥孔自行覆盖,完成一次施肥过程。施下一孔时,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即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旱田(如麦田、棉花田、油菜田)的追肥。与打穴式旱田粉肥成球深施器相比,肥效提高20--30%,工效比人工快4--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爱国,未经吴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1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合升降式水龙头
 - 下一篇:“带开关的婴儿喂药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