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锅炉排污沉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210610.7 | 申请日: | 198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82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焕文;张荣;王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焕文;张荣;王宝林 |
主分类号: | F22B37/54 | 分类号: | F22B37/54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常玉枝 |
地址: |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锅炉 排污 沉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的炉内排污装置,适用于炉内水中形成水渣的排除场合。
工业锅炉的磁化水处理问世以来,被公认为廉价、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炉内水渣的排出问题。以至对其整个方法的可靠性、可行性、合法性产生争议。为解决排污问题的美国专利os3512507的发明人认为其发明仍存在着流体的扰动及可能造成堵塞排污管的问题,我国专利申请86105340的重点在炉内水处理,但仍有水渣再悬浮、排污失效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扩张管式沉降装置,排污时避免了水渣的再悬浮,从而有效地将水渣排出炉外。
本实用新型在锅炉排污点处设计了扩张式垂直沉降管和扩张式水平收集器,使蒸浓的流体中的水渣随着水流排除炉外,不致扰动而悬浮,而这种悬浮意味着水渣仍留在炉内,并使炉内二次结垢,甚至堵塞排污管,使整个磁化水处理方法失败。
附图说明:
附图为锅炉本体及本实用新型的排污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本体 2,3-垂直沉降管 4-水平收集器 5-锅筒排污点 6-联箱排污点。
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由垂直沉降管2、3及水平收集器4组成本排污沉降装置。在锅炉本体1的各排污点5、6处,安装了垂直沉降管2、3,不同锅炉排点可以是一处、二处或多处,则垂直沉降管相应为一根、二根或多根。垂直沉降管2、3呈锥形,上端为小口径,与锅炉本体1各排污点连接,下端的大口径与水平收集器4以焊接相连。水平收集器4为锥体,其最小截面积为各垂直沉降管大端截面积之和。垂直沉降管及水平收集器制造成能使水渣自流的锥度,最佳锥度1:50,二者的长度由锅炉本体1的结构确定。不同型号的锅炉可使上述两种扩张管设计成倾斜式,但水平收集器4的大端与排污阀连结必须处于最低点。考虑到各垂直沉降管2、3及水平收集器4为受压元件,二者必须按下述工艺施工:首先用通用的无缝钢管焊成扩张管,并做焊缝的非破坏性检查,合格后二者组焊。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经过炉外处理(如磁化处理)的水进入锅炉后,形成松散的水渣,在未排污时这些水渣沉降于各排污点处,相当数量的水渣由垂直沉降管2、3进入水平收集器4,在二者内部形成了蒸浓的液体,在排污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沉降管2、3及水平收集器4的上口小,液体由锅炉筒向下流动时在此处流速增大,并且由于液体由锅炉筒联箱到排污阀之间流动时,始终处于后一过流截面大于前一过流截面,形成了一个水流方向,不致反向流向小口径处,从而使液体形成层流不致扰动,水渣再不会回流上浮。鉴于上述原因在沉降装置设计时,始终使下部(排污阀端)截面大于前部(排污口端)截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配以锅炉外水处理,可以成功地解决炉内水渣悬浮问题。例如,使化磁水处理得以完善,成为可靠的技术,采用本装置还可以减少排污量、减少热损失,提高炉内水的品质,具有实用的特点和较大的经济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焕文;张荣;王宝林,未经宋焕文;张荣;王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10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