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冷凝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06893.0 | 申请日: | 1989-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20 |
| 发明(设计)人: | 毛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新生 |
| 主分类号: | C10G5/06 | 分类号: | C10G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冷凝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轻质油品在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易挥发成份的油气冷凝回收装置。该装置尤其适用于油田采油场。输泵站、炼油厂、石油库等轻质油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的部门。
当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都广泛使用了油气回收装置,但是,我国的石油销售公司尚无油气回收装置。国内个别油库对油气回收进行活性炭吸附方法的试验,至今仍无较好结果。采用油气冷凝回收的装置,不仅回收效果较好,而且稍加改进,可使油气回收装置兼有冷饮机、冰柜、空调机的功能。同时,该装置的冷凝回收机理同样适用于回收如:醇、苯、酮、醛等类易挥发化工产品在生产、储存、销售中的蒸发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油蒸气进行回收的装置,以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汽油蒸气中含有丁烷、戊烷、巳烷、庾烷等轻烃成份。各组份的饱和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下降使轻烃组份各自接近其饱和蒸气压。如果将此汽油蒸气通入管道,饱和蒸气与低于饱和温度的管道壁面相接触时,油蒸气即在壁面上冷凝成液体。所以,将装卸油品时蒸发出的油气输送到冷凝回收装置内,经冷却,使气态的油气分子在冷凝盘管内壁上凝结成油珠,滴聚成轻质油流,使油气回收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是基于该原理进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一所示。壳体2由钢板卷制加下封头焊成。壳体内设置两组螺旋形管组,其中一组是压缩制冷机组10的氟利昂蒸发螺旋管组7,另一组是油气冷凝螺旋管组6。壳体内盛有浓度为15%的氯化钠溶液3。两组螺旋盘管相互交错,整体浸没在氯化钠溶液3内。氯化钠溶液既是热量交换的媒介,又是蓄冷介质。本装置的蒸发管7采取螺旋形,由5根φ16×1.5的紫铜管盘绕而成,传热面积1.8m2,与2F-6.5型压缩制冷机组配套。氟利昂液体经过进液分配管4,进入蒸发螺旋管组7,通过蒸发,冷冻壳体内的氯化钠溶液,使氯化钠溶液温度降至零下2℃左右。蒸发产生的蒸气由氟利昂气体出管9导出,吸入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油气冷凝管6采取螺旋形,也由5根φ19×1.5的不锈钢管盘绕而成,管壁外做有套片式肋片,以加强传热过程。将收集到的油气通过管道送进分配管5,进入油气冷凝螺旋管组6内。管内的油气与管外零下2℃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热交换。轻烃成份在螺旋盘管6内壁冷凝成液体,成为气液混和物从油气液集管8排出,回收的油通过管道存入贮罐,未凝油气排放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新生,未经毛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6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