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长寿荧光灯具无效
| 申请号: | 89206383.1 | 申请日: | 1989-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0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度春 |
| 主分类号: | H01J61/067 | 分类号: | H01J61/067;H01J61/35 |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长寿 荧光 灯具 | ||
本实用新型——超长寿荧光灯具属电光学技术领域,涉及用途广泛的荧光灯具制造技术。
现有荧光灯具主要有直线圆管状或圆环状,其用作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类照明。最常见的一种是灯丝型的,灯管每一端的两个脚间连接有涂上三元碳酸盐的灯丝,启动时电流流过灯丝使其发热,灯具的内壁的荧光物受激发而启辉发光。现有荧光灯的寿命往往因灯丝烧断或灯丝附着的三元碳酸盐挥发殆尽或老化而报废,故其寿命不能有更大幅度的延长;另一种是冷阴极小功率单电极荧光管,其寿命也只有2000小时左右。同时由于它们均是用玻璃作管壳体,容易破碎,一旦破碎时,玻璃碎片的撒落及管内水银等有毒物质的外泄都将危及人身安全,污染环境。另外其亮度不能调到微(弱)光状态,这使其进一步得到更广泛应用受到局限。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现有荧光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研究设计的安全性高、更易启辉点燃、用途特别广泛的各种类超长寿荧光灯具。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及其特征如下:图1为超长寿荧光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及实用接线图。图中1为荧光物质;2为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管壳体;3为透明导电层;4为高强度绝缘透明层;5、6为两个单电极;7为通用型调光节电开关。(一)电极5、6是一般荧光灯的电极(或灯丝)材料制成的片状、粗丝状、容器状、束状或它们的组合状,并使电极外表面面积比一般荧光灯灯丝的外表面面积增大约2~10倍,以使电极头容附更多的如三元碳酸盐等发射电子的物质,因此使得本荧光灯具更易启辉点燃,且寿命大大延长;(二)荧光灯具的管壳体的外表面上全部或部分涂上或喷、沉积等方法附上一薄层如四氯化锡等高透明度导电物质,再在其外部紧附一层如聚丙烯等的高强绝缘透明层,以保证使用安全可靠(因火线与零线接反时,导电层将带电)和保护导电层,当玻璃管壳体破碎时,碎片不会外撒,灯具内的有害物质不外泄;使灯具更易启辉点燃。为调节控制荧光灯具的强弱光,可配用“通用型荧光灯调光节电开关”。作强光照明时,灯具两端的电极5、6分别接火线a和零线b。只作弱光使用时,通过开关的调节,电极5仍接火线a,电极6与零线b断开,改由导电层3的引线与零线b相接。这样,接火线的电极5与接零线的导电层间形成一个以管壳体为介质的“电容器”式结构。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极发射出少量电子,电子从低电位端向高电位端运动,它们碰撞氩气分子并使其电离,同时亦使稀薄的水银蒸汽发生电离并发出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附在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由于接火线电极5与接零线的导电层3间的介质(玻璃等)绝缘性能极佳,漏电流极小,故可视灯具的发光是不消耗电功率的。对于专供发弱光使用的灯具其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大面积薄形荧光板(方形、圆形或菱形等),如图2所示是方形薄形荧光板截面图。其管体结构与上述可选用强弱光灯具的管体结构相同,但它只设一个电极8,使用时电极8接在火线C上,而从导电层引出的电极a接在零线d上。因灯具不消耗电功率,故不必加接任何开关而直接接入220伏交流电源上。电极8在灯管内的部分亦是用涂附有三元碳酸盐等物质的钨丝制成,形状较简单,一般由一根或几根作直线分布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度春,未经李度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6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