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睡眠提醒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06084.0 | 申请日: | 1989-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5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刁心玺;李占全;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刁心玺 |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 |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胜利 |
| 地址: | 辽宁省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睡眠 提醒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司机、厂矿值班人员和部队哨兵等睡眠提醒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睡眠提醒器。
国内已报导的同类产品,是根据人脑在疲劳时会发生倾斜这一特点来判断人脑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的,具体方法是在人的头部固定一水银柱,当头部发生倾斜时,水银柱随之倾斜,由水银的流动将电极接通而发出声响。这种装置虽然比较简单,但有如下缺点:(一)、人脑清醒时头部也会有自然的倾斜或晃动,因此以头部是否倾斜来判断大脑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并不确切,(二)、为了防止误提醒,使用者必须保证头部的端正,这必然要加快使用者的疲劳;(三)、当该产品报警时,大脑已失去了对周围的注意力,司机使用该装置实际上不会有真正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人脑生物电的变化产生音响报警或电刺激而进行睡眠提醒的装置,即可以使人脑由思睡期恢复到清醒状态又不会引起误提醒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人体脑生物电的研究结果而提出的,特征在于用导联电极取出脑电波,脑电波处理电路装在头盔式外壳内当大脑对周围的注意力减弱又没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通过音响报警或电刺激对人进行睡眠提醒。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附图2和附图3是导联电极结构图;附图4是电路方框图。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用硬质、高弹性塑料制成的头盔式外壳1,在外壳1的内壁上粘接有用铜质或铝质材料制成的金属网2,以屏蔽外界干扰;紧挨人头皮部分是按照人的头形设计的内衬3,在内衬3对应人头顶上部位置上有一支撑板4,该支撑板的两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在支撑板4上有一个脑电波处理电路5,在内衬3对应于人脑枕部的位置上安装有一个用于取出人脑生物电α波信号的导联电极7,所说的导联电极7的输入端穿过内衬3与人的枕部相接触,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在导联电极7的下方有一个安装电池31用的电池盒9,在内衬3上对应于人的耳部附近装有用压电片或小喇叭制成的用于音响提醒的音响器8,在外壳1的下部有一个刺激电压引出插孔10,当需要电刺激时将电刺激电路的输出电压用该插孔引出送至人体的其它部位。在外壳1的后方至少有一个换气孔6,当天气较热时,头部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换气孔排至外界空间。在所说的外壳1上还安装有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紧固带,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人的头上。为了取出脑生物电中的α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导联电极7,所说的导联电极7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导联电极有一个由铜质材料制成的套筒11,所说的套筒11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套筒11的内空间形成一个导流腔15,在套筒11的上面安装有由软质透明橡胶制成的贮液囊17,贮液囊17的下部与导流腔15相通,在贮液囊17和导流腔15中装有导电液16(饱和盐水),在导流腔15中还安装有导电轴顶紧簧12和导电轴13,导电轴13下端与顶紧簧12接触,另一端在使用中与人脑的枕部接触,所说的导电轴13与人脑接触端为半圆形凹面,在该凹面上开有一个十字形导流槽14,在套筒11的封闭端外部焊有导线焊片18,脑生物电信号由该焊片经导线输入到脑电波处理电路5的输入端,在套筒11的外表面两边各有一个用来将套筒11固定在头盔内壁上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刁心玺,未经刁心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6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