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音频视频传送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04300.8 | 申请日: | 198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林 |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 代理公司: | 内蒙古哲里木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平 |
| 地址: | 028000 ***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音频视频 传送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子发射装置。
一般来说,要想在收看电视、收听录音及其它音响时不影响他人,或者播放闭路电视节目,都可以用有线的电子传送装置解决这一问题。《无线电》杂志1988年第12期登载的红外线音响传送器,即是进行音频传送的装置。
本发明做为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经济、实用的无线音频视频传送器。
本发明的要点是:由克拉泼式振荡电路和混频放大电路构成整体的工作电路。前者是通过电路中的三极管、电容、电感线圈等部件进行频率振荡。后者接收前者的信号,与输入的音、视频信号混频,放大输出。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当接通电源后,克拉泼式振荡电路中的三极管起振,经电感线圈输出振荡信号,并由电路中的若干个电容组成反馈网络,补充三极管工作能量,保持频率稳定,同时设置可调电容,用以改变振荡频率。器频放大电路中电感线圈耦合到振荡频率后,经电容滤波后进入三极管,和音视频信号混频,再经电容反馈后放大输出,即完成了全部的工作过程。整个电路用印刷线路板焊接在一起,采手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外壳加以保护,并将音视频播头连接在电路中,即构成了完整的无线音频视频传送器。
采用上述电路和方法制成的无线音频视频传送器,电路构成简单,耗电低,接收位置不受限制,且又经济方便。
附图是无线音频视频传送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L1是克拉泼式振荡电路中的输入电源电感线圈,R1是振荡管BG2的基极偏压电阻,C1是正反馈振荡电容,C2是反馈振荡电容,C3是极间电容,L2是振荡电感线圈,CW是可调电容,R2是下偏置电阻,L3是频率振荡耦合电感线圈。R3是混频放大电路中限流电阻,L3是反馈输入电感,R4、C4分别是音频视频输入匹配电阻、电容,C5是交流旁路电容,C4是隔直电容,C7是输出耦合电容,BG2是混频放大管。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接通电源后,电源经L1滤波后向C1充电,当充到BG1峰点电压后,BG1导通,输出振荡信号,C1放电,BG1载止。BG1不断导通截止,振荡信号不断输出。当BG1导通时,向L1输出电能,经L2作用变成磁能,BG1截止时,L2将磁能转化电能,输出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在这段过程中,R1调节电路中的电压,保证BG1正常导通。C2、R3形成反馈网终,增大BG1的工作能量。C3稳定BG1的工作频率,保证电路输出稳定的工作信号。调节CW可改变电路对地的电容量,以便调节振荡频率。以上即是克拉泼式振荡电路工作的全过程。当这个电路中振荡信号进入混频放大电路时,经L3耦合,C4隔直,进入BG2的发射极,同时,音频视频信号通过R4、C5组成的调节网络,进入BG2的基极,与之混频。混频后载频信号又经L3、C3反馈回BG2放大,再经C7耦合输出,完成全部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林,未经高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4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温降温服
- 下一篇:安全方便调光节能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