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函一类物品的单封分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9203622.2 | 申请日: | 198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汪若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7C3/00 | 分类号: | B07C3/00 |
| 代理公司: | 邮电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丽琴 |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信函 一类 物品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邮件分检装置,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信函一类邮件的单封分离装置。
在信函一类邮件的分拣、盖销等处理作业中,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流水作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信函等的单封提取。由于信函的大小、厚薄、信面质量各异,并常有在信函中夹寄异物的现象发生,因此单封分离装置必须具备对信函的适应性强、重叠出双率低、卡塞率低等特点。现有的信函单封分离机构,单封提取信函的方法按分离作用力的不同,分为采用直空泵产生的作用力将信函一封封吸离的气吸分离法和依靠摩擦力完成信函分离的摩擦分离法。
无论采用哪种分离方法,由于信函与信函之间也或大或小地存在着摩擦力,第二封信有可能被第一封信带出去,造成单封分离失效,因此需要采用摩擦性能好的材料制成阻尼片来挡住从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双封信函。这种固定式阻尼片仅简单地依靠自身的弹性压住信函产生阻尼,当阻尼片压得太紧时,对薄信的分离效果好,不易出双,但厚信难以通过,造成卡塞故障。排除卡塞要停机而且容易损坏信函。反之阻尼片轻压时,厚信畅通,但薄信出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变固定式阻尼为可变阻尼,可变阻尼可受控产生变化的压力,在保证厚信(如8毫米约合64张报纸厚度)畅通的同时,也使薄信分离不出双,并兼有自动排除卡塞故障的功能。
可变阻尼由阻尼片及其压力控制部分组成。压力控制部分包括二套光电管、电磁铁及其传力机构、控制驱动电路等。其工作原理是:阻尼片在信函头部进入其对摩擦传送带(或吸气带)压力点的前后,会产生变化的压力;信头未到轻压,信头过后重压。具体可描述为,当从分离器中出来的信函还未进入阻尼片的压力点时,第一套光电管亮、通,电磁铁不动作,阻尼片轻压分离器中的传送带(摩擦传送带或吸气带),使厚、薄信函均可畅通。当信函刚进入阻尼片的压力点时,光电管遮光、截止,电磁铁吸动,阻尼片重压信函。
若压力点处仅有一封信函,该信随传送带继续运行,阻尼片挡住后面的信函。若压力点处有二封信,由于信与信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阻尼片与信面间的摩擦系数,因此靠阻尼片的信也会被阻挡住,使分离不出双。当阻尼片重压信函时,一些特厚的、皱的、半封薄半封厚的信函可能被阻尼片压住不动,而造成卡塞,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套光电管。正常情况下,信函通过第一套光电管后△t时间内应到达第二套光电管的控制范围内,如果发生卡塞故障,即在比△t稍大的△T时间内,第二套光电管不能正常遮光截止,则电磁铁自动释放,阻尼片松开,使信函畅通,排除卡塞,直至第二套光电管也遮光截止后,电磁铁再次吸动,阻尼片压紧,此时信函已被压轮咬住,不会再卡塞不动。由于△T很小,因此这种短暂的卡塞一般不易察觉,也不会弄坏信函。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一种盖信函落地邮戳的信函过戳机,主要由传动、分离、盖销三部分组成,采用摩擦分离法单封提取信函。信函堆放在供信板上,分离部件将它们分离成单封信函,再逐一盖上邮戳。由于在信函分离部件上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阻尼技术,因而改善了机器的分离性能。
附图1.信函过戳机外形及其单封分离装置,可变阻尼的结构示意
附图2.附图1中A-A剖视图
附图3.电磁铁安装及其传力机构的机械结构,包括附图3-a和附图3-b。
附图1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信函过戳机外形及其单封分离装置、可变阻尼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信函堆集在过戳机左侧的堆信处20,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中的摩擦传送带1,带动信堆底层部分的信函自左而右运动。19为档信板,运动信函先经过由金属弹性片21、阻尼橡皮22、金属弹性片23组成的固定阻尼,使信函逐渐摊开。固定阻尼21、22、23、均固定在挡信板支承柱18上。上述技术为一般的分离技术中的固定阻尼结构。
由阻尼摆11、阻尼套24、阻尼转轴14及阻尼转轴套13构成可变阻尼。阻尼套24为摩擦性能较好的橡胶套管,套在用铝合金板制成的阻尼摆11上,阻尼摆11安装在阻尼转轴14上。由于阻尼转轴14可在阻尼转轴套13内转动,故阻尼摆11可以绕轴心作一定摆动。阻尼转轴套13通过一圆螺母12压紧固定在过戳机外墙板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未经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3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胀管机微机控制仪
- 下一篇:电热开水器温控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