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作用变量叶片泵无效
| 申请号: | 89202985.4 | 申请日: | 198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3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周庆耕;陈振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仙居液压件厂 |
| 主分类号: | F04C2/344 | 分类号: | F04C2/344 |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用 变量 叶片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泵,一种双作用变量叶片泵。
在现有技术领域中,CN87206578V,88年10月5日公告中所描述的双作用变量叶片泵,泵工作时压力侧板、侧板与两个定子是紧密接触的,受轴向液压力作用的压力侧板压在定子上,使侧板与定子间,定子与定子间,定子与压力侧板间的三对接触面上产生了很大的正压力,将在三对接触面上形成很大的摩擦力,以致变量机构很难推动定子转动,造成该泵的变量调节很难实现。每个转子槽内的两个叶片在各自定子内的运转过程中,叶片的微小轴向窜动引起在一定子内运转的叶片窜碰另一定子边棱,造成叶片运动状态的恶化和不正常工作,引起各摩擦副工作状态的不稳定和恶化。由于结构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该泵的各项性能、可靠性、寿命等,使该泵的双作用和双定子结构不能发挥作用,造成双作用变量很难实施。
为了能克服现有技术领域中的双作用变量叶片泵所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现提供一种改进的双作用变量叶片泵,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在两个定子间设置一配流板,两个转子分别装在配流板的两侧,在配流板上开有与侧板、压力侧板的端面各油槽孔口相对应的若干通道使配流板两侧各对应压油腔、吸油腔、叶片根部油区等分别连通,在配流板封油区一定位置上开有若干通道使配流板两侧各对应封油腔连通。从而,配流板两侧的两半泵既隔开工作又互相联系,避免了在一定子内运动的叶片与另一定子间的窜碰现象,还保证了两半泵各对应封油腔的困油与吸空容积能互相补偿。两个定子的外圆上装有衬套,侧板和压力侧板分别置于衬套两端,侧板、配流板与定子间及压力侧板、配流板与另一定子间均有一轴向间隙,于是泵工作时变量机构可有效地推动两个定子同步反向转动实现变量,且具有较高的调节灵敏度。通过衬套及配流板的设置,变量调节和叶片窜碰问题得到解决,使各摩擦副有了稳定良好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作用变量叶片泵的剖视图;
图2、衬套及配流板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作用变量叶片泵,见附图1所示,它包括主轴〔1〕,泵体〔2〕,压力侧板〔3〕,具有相同高度和内表面曲面的定子〔4、11〕,具有相同高度和厚度的叶片〔13、14〕,转子,侧板〔15〕,泵盖〔16〕,变量机构(图中未画出),定子〔4、11〕间置有配流板〔6〕,定子〔4、11〕及配流板〔6〕的外圆上置有衬套〔9〕,配流板〔6〕的两侧设置各装有叶片〔13、14〕的转子〔18、19〕。衬套〔9〕的高度大于定子〔4、11〕和配流板〔6〕三者的叠合高度,但基本尺寸相同。转子〔18、19〕的高度、槽宽、槽数分别相等,转子〔18、19〕的高度分别不小于叶片〔13、14〕的高度而不大于定子〔11、4〕的高度,但基本尺寸相同。在配流板〔6〕各封油区的一定位置上开有一个以上的补偿孔〔20〕,使配流板〔6〕的两侧各对应封油腔〔21、22〕连通,补偿孔〔20〕的孔径不大于叶片〔13、14〕的厚度。配流板〔6〕上开有与侧板〔15〕和压力侧板〔3〕的端面各油槽孔口分别对应的若干油槽孔口,分别使配流板〔6〕两侧各对应的油腔相通。例如:根区油槽孔口〔17〕、两条压油槽孔〔7〕和两条吸油槽口〔23〕,分别使配流板〔6〕两侧各对应的叶片根部油区、压油腔及吸油腔相通。配流板〔6〕的油槽孔口结构与侧板〔15〕和压力侧板〔3〕要相匹配,对于侧板〔15〕和压力侧板〔3〕的端面是其他油槽孔口结构的要使配流板〔6〕的油槽孔口结构与之适应。
转子〔18、19〕以一定的相对位置安装在主轴〔1〕上,两转子的各自转子槽在轴向可一一对正。也可错开一个角度安装,这时,配流板〔6〕上各油槽孔口在两端面上的位置也要错开一个角度并与侧板〔15〕和压力侧板〔3〕的端面油槽孔口分别对应。从而保证配流板〔6〕两侧两半泵各组件的匹配工作。
配流板〔6〕的材料可采用耐磨材料或复合材料或耐磨处理的材料,一般采用与侧板〔15〕和压力侧板〔3〕同样的材料。衬套〔9〕在变量讯号输入处的外圆一定位置上开有缺口〔8、10〕,也可开成其他形状,以便安装变量机构。为增加吸油通道提高吸油性能,衬套〔9〕在与吸油腔对应的外圆一定位置上开有两条与吸油口相通的吸油槽孔〔24〕与吸油槽口〔23〕相通;若不开吸油槽孔〔24〕,则吸油槽口〔23〕也可改为腰形吸油槽孔。配流板〔6〕、衬套〔9〕与压力侧板〔3〕、侧板〔15〕、定子〔4、11〕间有一定位装置(图中未画出),保证匹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仙居液压件厂,未经浙江省仙居液压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2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除橡胶残渣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换热器防水垢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