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电门锁分流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02151.9 | 申请日: | 1989-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1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梁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臻华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5/06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泽智 |
| 地址: |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电 门锁 分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器,特别是一种家电门锁分流器。
现有技术中,一般家庭用的机械门锁只能用作锁住房门,防盗性能较差,且功能单一,适应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利用家用门锁锁舌的伸缩作用进行操纵、分配家电线路电流的家电门锁分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家用门锁的锁扣里装有一个双触点开关,双触点开关由孔套、中轴、支承片、四个触头、四个输出触点、弹簧等组成,其中孔套的一端和中轴套接,中轴的中部还装有支承片,支承片上装有四个触头,四个输出触点分别和第一、第二、第三输出线路N1、N2、N3及电源火线N相接;当锁舌2未顶住孔套时,触头和接电源火线N及第二输出线路N2的输出触点相触,交流电流经输出触点、触头、支承片流到第二输出线路,当转动锁匙,使锁舌顶住孔套时,使触头和接第一、第三输出线路的输出触点相接,交流电流经输出触点、触头、支承片输到第三输出线路N3,另接电源火线N的输出触点和接第一输出线路N1的输出触点相连,交流电流始终输到第一输出线路N1。
家电门锁分流器的作用是把外电的单相输入分为三路输出,向驳接在各自不同线路上的家用电器进行供电,并通过锁匙的转动使锁舌伸缩操纵第二、第三线路电流交替转换,同时保持第一线路的电流。这样人们可根据家用电器用电的实际需要而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线路上,并可接上防盗报警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由锁体1、锁舌2、锁扣3、外壳等组成,其中锁扣3中的双触点开关4由孔套5、中轴6、支承片7、触头8、输出触点9、10、11、12、弹簧13组成。
在常态,锁舌2未顶住孔套5,触头8与输出触点9、12相触,外电交流电流通过输出触点12、触头8、支承片7、输出触点9输出到第二输出线路N2。当转动锁匙,使锁舌2顶住孔套5,孔套5带动中轴运动,使触头8与输出触点10、11相触,外电交流电流经输出触点12、11、触头8、支承片7、输出触点10输到第三输出线路N3。另输出触点11、12相连,外电交流电流始终输到第一输出线路N1。
假如在第二输出线路N2上接收录机、音响、电视等常用家电,在第三输出线路N3上接防盗报警机构,而在第一输出线路N1上接入电冰箱、电饭煲等恒温用电器。当主人外出把本装置关闭(锁舌2顶住孔套5)时,则接在第二输出线路N2上的用电器(音响、电视等)自动切断电源,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同时第三输出线路N3(报警线路)自动接通,防盗报警机构接上电源。如在相应的贵重物器(彩电、音响、工艺品)底座上安上开关,当盗贼进入搬动物品时,底座上的开关接通报警线路,报警器报警。当主人在家时,用锁匙转动本装置,使之打开(锁舌2释放孔套5),则接在第二输出线路N2上的家电(录放机、音响、电视等)恢复供电。同时切断第三输出线路N3的电流,故即使主人搬动物品时,报警器也不报警。因第一输出线路上接电冰箱、电饭煲等不适宜断电的用电器,故这一线路始终通电。
本装置还可应用于家庭的普通门锁上。只要在原有的锁扣里加装一个双触点开关,其工作原理就与上述家电门锁分流器相同。这时,当关上房门(锁舌顶开双触点开关)时,断开第三输出线路(报警线路),接通装有音响、电视等的第二输出线路,使常用家电可正常工作。当盗贼打开房门(锁舌释放双触点开关)时,第三输出线路(报警线路)自动接通,报警器工作,起到防盗报警作用。当然,还要另设一开关,以便当主人在家时切断报警线路,接通常用家电线路,使电视机、音响等不管开(关)门都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利用家用门锁锁舌的伸缩作用来分配家电线路电流,故扩大了家用门锁的使用功能,使到一锁多用,既可作门锁,又可合理地分配电流,并能防盗报警。
2、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装设方便,一般家庭都可以改装或安装,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臻华,未经梁臻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2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