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机动手摇两用残疾车无效
| 申请号: | 89201297.8 | 申请日: | 1989-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季扬;杨致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季扬;杨致铭 |
| 主分类号: | B62K5/02 | 分类号: | B62K5/02;B62M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机动 手摇 两用 残疾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手摇两用载人三轮车。
目前通用的机动、手摇两用三轮车,多系用充气轮胎,车身大,重心高,上、下车不方便,行车阻力大,存放车辆需占用较大空间。此外,由于发动机器和手摇行车均使用同一摇把,造成启动机器吃力(因动力臂较短),手摇行车速度较慢(因链轮变速比值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残疾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提供一种体积小,重心低,行车阻力小,启动机器省力,手摇行车速度较快,且不需充气,便于维修的机动手摇两用车。
其解决方案是:前后轮均采用不充气的小直径轮,并在车前方加流线形风挡。将小型发动机置于车座下,其动力通过链条传递给一侧后轮,并用一个专用的加长手柄来发动机器。车座另一侧安装一个带有轮盘的摇把,通过链条将手摇动力传递给同一侧的后轮(为了提高车速,中间加一个增速装置)。具体实施方法是:用金属管制成底盘呈三角形的车架,在车前部安装用薄金属板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流线形风挡。一只导向轮在前,并与车把连接;两只动轮在后,并分别与发动机和摇把(均通过链条)连接。在机器做动力的这一侧(如左侧),装有用来发动机器的启动杆,不用时可推平置于车底。在另一侧(如右侧),装有一个带摇把的轮盘,其下部安有用轴固定在一起的两只直径不等的轮盘,其中直径较小的用链条与上面的轮盘相连,直径较大的用链条与同一侧后轮上的飞轮相连。这样,当使用机器做动力驱动一侧(如左侧)后轮时,另一侧(如右侧)后轮则做为从动轮,车辆行进不受任何影响。而且因启动杆力臂较长,启动机器轻松省力。当使用手摇做动力驱动一侧(如右侧)后轮时,另一侧(如左侧)后轮则做为从动轮,车辆行进亦不受任何影响。由于有增速装置,行车速度也比较高。此外,也可机动、手摇同时驱动车辆行进。为了少占空间,车座靠背做成活动式的,不用时可以折叠在座位上。为了减少震动,前后轮均装有避震弹簧。
这种车的优点在于:车身体积小,搬运存放较为方便;车前部有流线形风挡,车底盘较低,行车平稳,上下车方便,空气阻力较小;机动、手摇分别做用于左右两侧后轮,并装有专用的启动杆和增速装置,所以启动机器省力,手摇行车速度也较高;前后轮均无需充气,便于维修,没有漏气之虞。
附图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1:微型机动手摇两用残疾车示意图。
附图2:手动装置示意图。
图1描述了微型机动手摇两用残疾车的车身①底部装有一只导向轮②和两只后轮③。车身前部装有流线形风挡④,车把⑤通过车叉与前轮连接。车座⑥下面是发动机⑦。在发动机前部装有启动杆⑧,其下端的链轮通过链条与发动机相连。靠背⑨与车座用活动轴连接,不用时可将靠背扣在车座上。车座也可向上掀起。车身一侧装有手摇驱动装置⑩。
附图2描述了微型机动手摇两用残疾车的手动装置。其上端的摇把11与轮盘12连在一起,下端的小轮盘13与大轮盘14用轴固定在一起。后轮的一侧装有飞轮15,用链条分别将上端轮盘与下端小轮盘连接,大轮盘与飞轮连接。转动摇把,即可将动力传递给后轮,并能得到较高的速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最好用小型汽油发动机做动力,用直径8英吋左右的不充气小轮做前后轮;手动装置的轮盘、飞轮和链条等可采用自行车通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季扬;杨致铭,未经刘季扬;杨致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