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清纱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1049.5 | 申请日: | 198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先勤 |
主分类号: | D01H11/00 | 分类号: | D01H11/00;D01H5/68;D01G15/76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新寿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清纱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的工具。
在纺织行业,例如棉纺厂纺机清纱,目前多用手工转动竹签的方法来清纱,清洁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动清纱的机器,以提高清洁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带动转杆旋转的方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附图1是自动清纱器视图。图中:
1——套, 2——转棒,
3——端盖, 4——垫片,
5——轴承, 6——罩壳,
7——联轴器, 8——紧定螺钉,
9——自攻螺钉, 10——电机,
11——空心铆钉, 12——壳体,
13——开关, 14——电池,
15——匣盖, 16——弹簧。
自动清纱器由外壳、转动件和电源三部分组成。外形象一支小手枪。
外壳的形状象没有枪筒的小手枪。包括壳体(12),罩在壳体(12)上部的罩壳(6),壳体(12)和罩壳(6)用自攻螺钉(9)固定;盖在壳体(12)下部的匣盖(15),壳体(12)和匣盖(15)用燕尾槽联接;旋在壳体(12)及罩壳(6)的端部的中心有孔的端盖(3),它们之间用螺纹联接;端盖(3)与壳体(12)及罩壳(6)之间的中心有孔的垫片(4)。
转动件包括装在外壳内部的电机(10),穿过端盖(3)和垫片(4)中心孔的头部有套(1)的转棒(2),电机(10)轴与转棒(2)用带有紧定螺钉(8)的联轴器(7)联接;垫片(4)与壳体(12)及罩壳(6)端部之间的轴承(5)。
电源部分包括装在外壳内底的弹簧(16)与外壳中部的空心铆钉(11)之间的电池(14),装在外壳捏手部位的开关(13)。电池(14)的正负极分别与空心铆钉(11)及弹簧(16)紧密接触。空心铆钉(11)与电机(10)的一条引出线相接,电机(10)的另一条引线接开关(13),开关(13)的另一接点与弹簧(16)相接。空心铆钉(11)及弹簧(16)的接线也可对调。
自动清纱器的外壳及套(1)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转棒(2)用金属材料制成。
在需要清纱时,只要接通开关(13),转棒(2)就在电机(10)的带动下旋转起来。转棒(2)头部的套(1)是为了提高清纱效果而设计的。当电池(14)的电用完了时,只要推开匣盖(15),就可以方便地换上新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其突出的效果是,将手工清纱改进为自动清纱,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自动清纱器长187mm,转棒(2)直径2。开关(13)由按钮、螺母、焊片和接触片组成。电池(14)系一节一号电池。外壳用改性聚苯乙烯制成,套(1)用橡胶制成,转棒(2)用A3钢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先勤,未经陈先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0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