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输液输血过滤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01022.3 | 申请日: | 198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8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洪;周妙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世洪 |
| 主分类号: | A61M5/16 | 分类号: | A61M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楼艮基,张慧 |
| 地址: | 北京市崇外大街80号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输液 输血 过滤器 | ||
安全输液输血过滤器是静脉输液输血时用的一种配套器具。
目前静脉输液(或输血,下同)时用的静脉输液瓶如图1所示(见农村医生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9年版)。它由盛放所需药液1用的输液瓶2、塞在输液瓶口上的橡胶塞3、一端穿过胶木塞并伸向液内而另一端又与进气用乳胶管4相连的进气针管5,一端也穿过胶木塞并伸向液内而另一端又与输液用乳胶管6、滴注管7和针头8联接的进液针管9构成。只要调整好夹在滴注管7上端乳胶管的开关夹的松紧度,护士就能按照病人的情况进行输液。这种静脉输液瓶的缺点是:由于进入瓶内的空气必须先经过药液才能到达瓶的顶部起到输液作用,因而不能保证无菌输液。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每升空气中含有直径dC≥0.5μm的尘粒约十万个,在每一个尘粒上都可以粘附大量的细菌,再加上医院病房内的大气环境又达不到100级的净化标准,因而灰尘夹带着细菌就可以随着进气过程进入药液内,然后再与药液一起进入人体造成感染。这些不溶性灰尘颗粒也会在微血管内以其为核心凝结成血栓而致人于死地。在医院中,目前采取以下措施:(1)、用具消毒,即输液瓶、乳胶管、滴注管和针头等在使用前先消毒。(2)、要求生产输液的厂家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达到100级的标准,即在空气中,直径dc≥0.5μm的灰尘颗粒数在每升空气中的含量要小于或等于3.5个,接近于无菌环境。(3)、在输液前对病人的皮肤进行消毒。但是由于医院的大气环境达不到100级的高标准要求,因而这些措施都解决不了由于进气过程而随着药液一起进入人体内的灰尘颗粒和细菌的感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输液瓶配套使用的安全输液输血过滤器。
这种过滤器的纵剖面图见图2,其特征在于,它是将上、下二个塞子沿着同一条中心线使其底部相对地上、下压粘而成,在中心线的周围开有一个管径相同且上、下联通的空气入口通道,在下塞的底面开有一个半径稍大于空气入口通道的管径且可以放置高效空气滤料的圆形槽。这种滤料可以用合成纤维,也可以用玻璃纤维制成。
经实际测定,这种过滤器对空气的阻力小于1毫米水柱,过滤后每升空气中直径dC≥0.5μm的灰尘个数小于3.5个,达到了医用要求。(即如果所使用的出厂药液是100级净化标准的话,那么,空气经过滤后再进入瓶内,其药液仍能达标)。
在下面介绍实施例以前,再将本申请文件使用的附图名称综述如下:
图1:静脉输液瓶;
图2:安全输液输血过滤器。
实施例:
见图2。上、下二塞10和11均用聚苯塑料制成,都做成截了顶的圆锥形体形,各自的底部都做成圆台形以便于用有机胶压粘。在二个塞子公用中心线附近开了一个其管径稍微小于医用乳胶管的空气入口通道。在下塞的底部还开有一个其半径稍大于空气入口通道管径的圆形台阶,在台阶内用紧压的方法压入了一块过滤效率η=99.999%的超细聚丙烯合成纤维滤布12(山东省宁阳县滤材厂生产)。上塞的下部有一个凸形台阶,把滤料压紧,以防漏气。上、下二塞的锥度为15°,上、下二塞的高度比为1:3。
另外,滤料也可采用四川造纸工业研究所生产的59型超细玻璃纤维滤纸代替。
上述过滤器经用高效空气过滤器纳焰法检验结果,在风量为0.002米3/小时下,阻力小于1mm水柱,其过滤效率大于99.999%,同时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大气经过过滤后,直径dC≥0.5μm的灰尘颗粒数在每升空气中小于2粒,达到100级空气净化标准,符合医用要求。
在使用时只要把进气乳胶管插入上、下二个塞子的空气入口通道即可。在输液时,要求过滤器始终要高于输液瓶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世洪,未经王世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