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式双保险泄油器无效
| 申请号: | 89201019.3 | 申请日: | 198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17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余;石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21B21/08 | 分类号: | E21B21/08;E21B37/00 |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燕萍 |
| 地址: | 河北省任丘市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保险 泄油器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油田抽油机井在修井作业时,一种安装在深井泵上方油管中,用于泄油和热洗井的装置。
抽油机井经常需要修井和热洗,才能保持油井的正常生产;目前用于这方面的装置有多种,较先进的有活塞自控式泄油器和自控式泄油器,专利号分别为E21B37/00-852 03838U,E21B33/03-852 20388,另外还有爪簧式泄油器。
对于活塞自控式泄油器,仅靠O形密封圈把“滑套固定在泄油体内壁和任何位置上”是不可靠的。由于修井作业时油管的振动,处于开启状态的滑套,常常下滑将泄油孔关闭,起不到泄油的目的,甚至使某些工艺措施不能实现。
对于前两种泄油器的共同问题是:三组换向肖(器)(包括弹簧)另件强度小,装配工艺复杂,可靠性差;另外安装换向肖(器)的窝槽易存积井下脏物,使弹簧或换向肖(器)失灵,不能可靠地实现开关动作。
爪簧式泄油器在下井时,只能处于开启状态,不能对油管进行憋压检验;若下井过程中,在控制块未通过滑套前,滑套因振动或其它原因下滑,控制块就不能通过滑套,则必须重新起出抽油杆和油管;开关动作和开启状态均没有自锁机构,可靠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式的、具有使开关动作和开启状态均可靠的机械自锁双保险的开关式泄油器,该装置在开启或关闭的位置都可以直接下井使用,满足抽油机井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该装置另件数量少,另件强度高,动作灵活可靠,另外,在泄油体内不易积存脏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修井作业时,用作业机提升抽油杆柱,当控制块上环形台阶的上面(B)与滑套上短爪簧环形台阶的下面(A′)相互作业时,短爪簧径向涨大,同时,使控制块上环形台阶的上面(B)与滑套上长爪簧环形台阶的下面(B′)相互作用,构成机械自锁机构,以保证开启动作的可靠进行,带动滑套在泄油体内向上移动,使泄油孔(6)开启泄油。为此,必须使控制块环形台阶的上面(B)以及滑套上长爪簧环形台阶的下面(B′)与轴线的夹角(在本实用新型提到的所有的面与轴线的夹角都是指面与轴向驱动力的作用线的夹角)都大于90°减摩擦角,即轴向驱动力的作用线进入到摩擦角以内,满足机械自锁条件,才能实现开启动作的机械自锁;必须使滑套上短爪簧环形台阶的下面(A′)与轴线的夹角小于90°减摩擦角,即轴向驱动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以外,不能产生机械自锁,才能使短爪簧径向涨大;为了保证控制块与爪簧相互作用时的对中性,长爪簧和短爪簧的个数必须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随着抽油杆柱向上运动,滑套上长爪簧顶部内钩的上面(C″)与上接头环形台阶的下面(C′)相互作用,构成使上述机械自锁解脱的释放机构,使长爪簧径向涨大,直到长爪簧顶部的内钩能通过上接头上的环形台阶,同时,爪簧的最小内径与控制块的外径相同时,控制块通过爪簧,爪簧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长爪簧顶部的内钩面(C″)挂在上接头上的环形台阶面(E′)上,构成机械自锁机构,保证泄油器可靠地处于开启状态;短爪簧恢复原状后则不与上接头接触。为此,爪簧的材料必须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保证爪簧在径向变形后恢复原状,必须使滑套上长爪簧顶部内钩的上面(C″)或上接头环形台阶的下面(C′)与轴线的夹角小于90°减摩擦角,才能构成释放机构;必须使滑套上长爪簧顶部的内钩面(E″)和上接头环形台阶的上面(E′)与轴线的夹角都大于90°减摩擦角,才能实现机械自锁;必须使泄油体上爪簧扩涨槽(H)处上部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径向涨大后的长爪簧顶部外径,才能保证爪簧按本实用新型的要求实现径向涨大;只有短爪簧的顶部没有内钩,才能使短爪簧不与上接头环形台阶相互作用,以保证在关闭过程中与控制块构成机械自锁机构,在热洗井时,只要用抽油机本身的动力、采取倒光杆卡子调整抽油杆高度的方法,就可重复上述开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未经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