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粘合标识带作极性标志的多芯电缆无效
| 申请号: | 89200128.3 | 申请日: | 198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克平 |
| 主分类号: | H01B7/36 | 分类号: | H01B7/36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琦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标识 极性 标志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合标识带作极性标志的多芯电缆,特别是塑料或橡皮绝缘的多芯电缆。
现有技术中带有极性标志的塑料或橡皮绝缘多芯电缆通常有3种,主要由导电线芯、绝缘层和护套层组成,这些电缆的极性标志存在如下缺点:(1)第一种电缆是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或橡皮材料制造电缆的绝缘层,其缺点是必须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或橡皮原材料来制造不同极性的电缆绝缘线芯,增大了原材料的储备种类和数量,并往往受颜料的影响而降低了原材料的绝缘性能;(2)第二种电缆是在绝缘层表面采用各种方式印上识别颜色或字符作极性标志,其缺点是极性标志容易模糊,不清晰,造成在敷设电缆的施工使用的不便;(3)第三种电缆是在导电线芯与绝缘层之间放置具有识别颜色或字符的标识带,其主要缺点是从绝缘线芯表面不能识别其极性,而必须剥开电缆线芯的绝缘层才能识别,造成在敷设电缆的施工使用的不便。上述3种电缆还存在制造工艺上的缺点:由于必须分别制造带有极性标志的绝缘线芯,造成半成品数量大、制造周期长,同时在成缆配线时容易由于各极性的绝缘线芯长度不一而必须将长出的部分截掉而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工艺合理、易于、识别极性和使用方便的粘合标识带作极性标志的多芯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制造包括有导电线芯、绝缘层和护套层的本实用新型时,在绝缘层表面粘合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带有识别颜色或字符的极性识别标识带,这样可以将事先制好的极性识别标识带牢固地粘合在绝缘层表面,清晰地表示电缆中各绝缘线芯的极性,且标志不易隐没。而且在制造电缆绝缘线芯时不必考虑极性;可使用不加颜料的绝缘层材料而提高其绝缘性能,并使原料及半成品的储备大大减少,且可将粘合标识带的装置附加在成缆机上,在成缆时才使绝缘线芯带上极性标志,所以在上成缆机时不需考虑绝缘线芯的极性匹配,可以根据绝缘线芯的长度来配线,从而减少了因不同极性绝缘线芯配线长度不准而造成的浪费,以及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绝缘层表面粘合一条带有识别颜色或字符的极性识别标识带,以简化制造工艺和节省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极性识别标识带可以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纸带、织带等其他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极性识别标识带可以采用聚氯乙烯薄膜带制成,既具有较好的粘合工艺性能,又具有较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极性识别标识带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与绝缘层表面压合粘合,如采用聚氯乙烯粘合剂,氯丁胶等等不同的粘合剂。可以在粘合时施用粘合剂,也可以使用预先涂有粘合剂的标识带与绝缘层表面粘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极性识别标识带与绝缘层表面热压粘合,使其结合面产生熔融层并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粘合标识带作极性标志的、其标称截面为120mm2的三芯塑料电力电缆。
图2是图1的电缆绝缘线芯的“A-A”剖面放大视图。
在图1和图2中,电缆的护套层(1)内有三根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的绝缘层(2)内包有导电线芯(3),在绝缘层(2)外表面粘合有极性识别标识带(4),粘合层(5)为加热熔融的热熔层;护套层(1)用黑色聚氯乙烯电缆护套料制成;绝缘层(2)采用不加颜料的聚氯乙烯电缆绝缘料制成;极性识别标识带(4)分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聚氯乙烯薄膜带,其厚度为0.15mm,宽度为8mm,可以利用附加在成缆机上的热压装置在成缆的同时将其分别滚压在三根绝缘线芯的绝缘层(2)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带有极性标志的塑料或橡皮绝缘多芯电缆比较,具有制造成本低、工艺合理、易于识别和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是在制造电缆绝缘线芯时不必考虑极性,可使用不加颜料的绝缘层材料而提高其绝缘性能,并使原料及半成品的储备大大减少,且可将粘合标识带的装置附加在成缆机上,在成缆时才使绝缘线芯带上极性标志,从而减少了因不同极性绝缘线芯配线长度不准而造成的浪费,以及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克平,未经郑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0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