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速度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9109741.4 | 申请日: | 198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66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大平克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B1/28 | 分类号: | B66B1/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耀煌,王忠忠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速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速度控制方法,特别涉及无需外界对控制系统响应延迟时间进行调整的速度控制方法。
举例来说,图4是实施日本特许公报第昭61-22671号所公开的先有电梯速度控制方法的电梯装置的以部分方框图表示的概略结构图。图中,(1)为三相交流电源,(2)为其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源(1)连接、将三相交流变换为直流的可控硅整流器,(3)为与该可控硅整流器(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卷扬用直流电动机电枢(省略3励磁),(4)为与该电枢(3)的轴耦合、由电枢(3)驱动的卷扬机的绳轮,(5)为缠绕在该绳轮(4)上的主缆,(6)为与该主缆(5)一端连接的吊舱,(7)为与主缆(5)的另一端连接的平衡器,(8)为其两端与吊舱(6)环形连接而形成的缆绳,(9)为配置在升降路径(图上未示出)的下方、使缠绕其上的缆绳受到张力的张力轮,(10)为设置在电梯机舱(图上未示出)中、其上缠绕着缆绳(8)、圆周部分等间隔穿设有小洞(10a)的圆盘,(11)为在该圆盘(10)的圆周部分对面设置的、每当检测出小洞(10a)就产生脉冲的脉冲发生器,(12)为通过吊舱(6)上升时加上所述脉冲、而在下降时减去所述脉冲从而对吊舱(6)的当前位置进行计数的加减法计数器,(13)为将该加减法计数器(12)的输出信号变换成在电子计算机中使用的信息的第一输入变换器;(14)为电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机(以下称之为CPU),(15)为与所述第一输入变换器(13)、CPU(14)和后述各机器之间相应连接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等总线,(16)为对已写有控制电梯的程序步,可从中读出所写入的与距离变化相对应的速度指令值等的专用存储器(以下称之为ROM),(17)为对存储在其存储地址中的数据可进行读写的存储器(以下称之为RAM),(18)为将来自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变换成电梯机器信号的输出变换器,(19)为由与电枢(3)的轴耦合的电枢(3)所驱动、同时产生与其速度对应的速度信号的用于计速的发电机,(20)为与输出变换器(18)和计速用发电机(19)的输出端相连接、通过控制可控硅整流器(2)来控制卷扬用直流电动机的速度的速度控制器,(21)为发生呼叫时所产生的呼叫信号,(22)为根据所供给的这种呼叫信号来登记呼叫的呼叫登记电路,(23)为将这种呼叫登记电路(22)的输出变换成电子计算机用的信息的第二输入变换器,(24)为将计速用发电机(19)的输出变换成电子计算机用的信息的第三输入变换器。
下面按图5的程序框图对图4示出的电梯装置加以说明。图5中(100)~(114)是图4电梯装置的操作程序。
由程序步(100)产生呼叫信号(21),呼叫登记电路(22)的输出通过第二输入变换器(23)取到CPU(14)。在程序步(101)判别吊舱(6)从现有位置出发的行驶方向,由程序步(102),CPU(14)发出起动指令。由程序步(103)产生例如在高速行驶时,随着时间过程而增加的第一速度指令值Vp1,从ROM(16)通过输出变换器(18)传给速度控制器(20),由此使电枢(3)起动。一方面,由程序(104)利用CPU(14)运算出为使吊舱(6)得到搭乘感觉良好的停止所须的减速距离(前进量)。然后,由程序(105)确定比该前进量还远的距离处的某呼叫、即,决定停止的楼层。
一旦,起动电枢(3),通过绳轮(4)和主缆(5),吊舱(6)就开始移动。从计速用发电机(19)可发出与电枢(3)的速度、换言之亦即吊舱(6)的速度相对应的速度信号,该速度信号通过第三输入变换器(24)取到CPU进行微分,同时,与由程序(103)所产生的第一速度指令值Vp1在速度控制器(20)中进行核对,据此对吊舱(6)的速度进行自动控制,吊舱(6)就会得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一方面,由于吊舱(6)的移动是通过缆绳(8)而传给圆盘(10)的,所以,脉冲发生器(11)由于该圆盘(10)的转动而产生脉冲。该脉冲在加减法计数器(12)被加或减,然后,其结果通过第一输入变换器(13)取回到CPU(14),由此,根据吊舱(6)的移动距离计算出吊舱(6)的现有位置。其结果由程序步(106)计算出对于要求停止楼层H(参照图6)的剩余距离S。由程序步(107)给该剩余距离S加上补正距离K进行剩余距离补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9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