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脑控制膈肌功能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9384.2 | 申请日: | 198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5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钟南山;陈灼慈;陈荣昌;谢南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A61B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可芬 |
地址: |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控制 功能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为检查呼吸器官疾病,以诊断为目的,用微电脑控制采集和记录数据并计算结果的装置。
膈肌是呼吸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及病情的轻重,膈肌功能的测定对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效果的评价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对呼吸衰竭发病机制的探讨亦有重要的意义。1977年,Roussos等人用自制的仪器测定了人的膈肌功能,提出和证实了人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呼吸过程中会出现膈肌疲劳的理论。此后,很多医学工作者对膈肌疲劳的测定方法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呼吸衰竭病人的膈肌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出现疲劳,使呼吸无力。由于动力不足使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膈肌疲劳可引起呼吸衰竭。
对于膈肌功能的测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未见有厂商生产完整的专用仪器装置。在期刊“美国呼吸疾病述评”(Am.Rev.Respir.Dis.)1989;139:641-647报导的用吸鼻法测定食道内、鼻咽部内和口腔内压判断吸气肌肉力量。文章报导测定了食道内压(Pes)、鼻咽内压(Pnp)、口腔内压(Pmo)、最大吸气压(Plmax)、最大呼气压(PEmax)、通过人工计算求出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这些膈肌功能指标的测定是采用一种由五个部分的仪器组成的装置来完成的。(1)压力传导部分:由末端带乳胶囊的聚乙烯管及接头构成,其功能是将食道内压、胃内压、鼻咽内压、口腔内压传导到压力传感器上;(2)压力传感器:将压力讯号变成电讯号;(3)电讯号放大器;把压力传感器的讯号放大以便记录;(4)讯号记录部分:用墨水笔记录仪,把呼吸压力波形记录以便分析和计算时用;(5)定标部分:用U型水柱或水银柱压力计组成,作为参考标准压力。
采用上述这种装置来测定膈肌功能虽可测得跨膈压、最大跨膈压及膈肌张力时间指数等指标,但存在下述缺点:(1)在每次使用前必须用U型水柱或水银压力计对上述装置进行调零和定标,对所测数据要进行人手计算,计算时又需根据与定标振幅的比例来推算,这样既费时、繁琐、又易出现误差,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多、时间长。(2)由于记录仪量程上的限制,通常不能同时满足量程>20KPa和敏感度<0.03KPa的要求。(3)一般只适用于在人体静态下测定,这与在动态下测定的数据有很大不同,对判断呼吸系统疾病的准确程度会有差异。(4)如需在动态下测定膈肌张力时间指数时,必须控制被检者的呼吸保持在一种特定方式(使压力波形为方波)这在临床实践中是很难应用的。
根据临床医学的需要及上述膈肌功能测定装置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目的是研制一种电脑控制的膈肌功能测定装置,用微机自动调零,自动定标,采集和贮存讯号,进行计算和输出结果,使操作简便并提高准确性;既能检测被检者在静态下的膈肌功能指标,也能在动态下(如运动过程中)进行实时测定膈肌功能指标,为临床诊断和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一种理想的仪器装置。
本发明的膈肌功能装置是由可插于胃和食道的囊管、带阻断阀的接口器、压力传感器、一个高倍和低倍两路输出的放大器组作为电讯号放大用、A/D转换卡、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器、含64K以上的RAM、计算机磁盘驱动器、打印机及一组软件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脑控制膈肌功能测定装置结构框图。
图中标号:[1A]食道囊管、[1B]胃囊管、[2]阻断器和接口器、[3A]和[3B]压力传感器、[4]放大器组、[5]A/D转换卡、[6]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7]显示器、[8]计算机内存(RAM)、[9]计算机磁盘驱动器、[10]打印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未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9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