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交替输出多谐振荡器无效
| 申请号: | 89105230.5 | 申请日: | 198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9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良 |
| 主分类号: | H03K3/281 | 分类号: | H03K3/281 |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航 |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交替 输出 多谐振荡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交替输出多谐振荡电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多谐振荡电路大多是由分立元件或集成电路所组成。用分立元件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如集电极-基极耦合多谐振荡器)可以实现交替变化输出,但它存在输出波形性能指标差,输出电流小,对元器件选用限制多,易停振,调整不便等缺点。而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虽具有输出波形性能指标高,功能多,输出电流大等特点,但亦存在着不能直接产生交替变化波形以形成交替输出多谐振荡电路的缺点。现有技术还存在着多谐振荡电路难以实施各种保护,整个电路输出不能实现截止状态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集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优点于一体的集成式交替输出多谐振荡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由时基电路,电阻,电容和起振电路组成的集成式交替输出多谐振荡器,其一个时基电路的输出端通过RC电路耦合到另一个时基电路的触发阈值端。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集成式交替输出多谐振荡器的起振电路是由增强型P沟道场效应管构成,而该管的源极与一个时基电路的触发端和阈值端相连,漏极与该时基电路的放电端相连,栅极则与另一个时基电路的放电端相连。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出波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由两个时基电路(NE555),两个电阻(R),两个电容(C)和一个增强型P沟道场效应管(T)等组成的本实施例,其每个时基电路(NE555)的输出端(3)与另一个时基电路(NE555)的触发端(2)和阈值端(6)用一个电容(C)相连接,每个时基电路(NE555)的触发端(2)和阈值端(6)与电阻(R)相联,电阻(R)的另一端与电源(Vc)相联。场效应管的源极(s)与一个时基电路(NE555)的触发端(2)和阈值端(6)相连,漏极(d)与该时基电路(NE555)的放电端(7)相连,栅极(g)则与另一个时基电路(NE555)的放电端(7)相连。
当施加电压Vc时,由于集成电路电荷累积效应产生电路输出动作有一段延迟时间,因此会在两个时基电路(NE555)的RC电路的电容C上首先充满电荷,两个电容C上同时为高电压,(或是Vc缓慢升调到额定工作电压范围),此时,两输出端(3)同时为低电平,电路不会起振。但因存在起振电路,此时,d、g两端为地电位,s点为高电压,起振电路开始起作用,即增强型P沟道场效应管导通,迫使s点变为低电位,由此导致时基电路(NE555)转换为高电平输出,d端亦同时截止,此时起振电路失去对s点的作用,振荡电路进入工作状态。d、g两端电位交替变化,使起振电路脱离对振荡电路正常工作状态的影响。
本发明可以实现交替变化输出,并且输出波形性能指标高,输出电流大,在同一电源工作电压下,输出电压是普通多谐振荡器的2倍。本发明还具有抗电源电压波动干扰能力和负载干扰能力较强,易起振且不停振的优点,同时能方便地实施各种保护,实现电路输出有截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良,未经陈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5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密封和锁紧的管子试压装置
- 下一篇:可在轨道上运行的轨道配碴整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