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芯铜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无效
申请号: | 89104442.6 | 申请日: | 198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8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美美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2;H01B5/02;H01B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掬昌,程天正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制造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发明系关于以铝线为芯外包覆一层均匀适当厚度铜金属的导线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导体中的电流在其截面上呈不平均的分布,愈接近导体表面电流分布愈密集,愈趋向导体内层时其电流密度愈小,此现象于高频率电路中尤为显著,故于电流传输中一铜线导体的线材中央处并未加予充份利用,因此,如能将铜线中央内层改以其他价廉导电金属取代,不啻为经济成本上之一大贡献。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INC)曾生产一种铜包铝线(COPPER CLAD ALUMINUM WIRE),其法如图6所示,系以一铜带(C)包夹于铝芯线(A)外加工制成,铜带包覆于铝芯后,须将突起毛边(S)削去,费时费工,增加制造成本,且铝线于被铜包夹前必曝露于空气中,形成一氧化铝膜(O),影响该铜线的导电效率,故问世以来,因售价偏高,导电率亦未达理想,并未能为广大铜线市场所接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芯铜线制造方法,以克服前述铝线在被铜包覆前于空气中形成之氧化铝膜所造成之夹杂物与不良导电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铝芯铜线的改良方法,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铝芯铜线的改良方法,以消除再加工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由以下说明书配合所附诸附图而得以明晰。
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去氧槽与刮刀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自图1Ⅰ-Ⅰ方向采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成品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裸铜铝绞线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同芯线的断面图
图5B是本发明外包方形铜线图
图5C是本发明外包长方形铜线图
图5D是本发明外包梯形或扇形铜线图
图5E是正负极电源线示意图
图5F是三芯线示意图
图6是习知铜包铝线的制法示意图。
参阅图1,2及3,可知本发明制法系包括:一铝线芯材(1),一刮刀装置(2),一去氧槽(3),一去氧净水装置(4),一第一电镀槽(5)及一第二电镀槽(7)各槽中使用铜材(6)以将铜镀于铝芯(1)上。
如图1所示,该刮刀装置(2)置于去氧槽(3)里面邻槽的前方。该刮刀装置(2)含有刮刀(21)绕著中心铝线(1)设置,且固连于刀具架(22)上,该刀具架(22)可为一盘状物或环状物,中央嵌设有密垫(30)以密封地穿通铝线(1)入槽(3)中。当然,亦可如图2所示,将多数刮刀(21)以一定间隔隔开,且各刀投影地部份相互叠合,且投影地环设于铝线(1)之圆周边者,有关刮刀之安排、设置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适当应用。
如图2所示,于槽(3)前方嵌设该密垫(30),以便铝线(1)通过后能密封该槽(3)。图1所示的密垫(30)则可设于盘状或环状刀具架(22)中,均供密封去氧槽(3)之用。
用以容置去氧水(40)或其他去氧流体的该去氧槽(3)包括:一筒身(31)前方设有一密垫(30),一锥形底部(311)连设于筒身(31)的下部,一滑动阀(32,SLIDE VALVE)设于该底部(311)废料管(312)中,一设于管(312)下方的收集器或料斗车(33)以收集刮刀(2)刮除的铝屑(101),一后方密垫(34)嵌设于槽后侧的套管(341)中以通过铝线(10)供其出料进入槽(5)中,一铝线擦净器(35)令铝线擦净材料(350)嵌含于一夹器(351)中位于后方密垫(34)之前,一槽顶入孔(36)供维护保养用,其上连设一溢流管(37),以便充灌去氧水于槽(3)中后可自槽顶溢流使不含空气顶层空间,一循环水流管(38)接设于槽底一侧,俾藉一过滤器(381)过滤后输至去氧净水装置(4)循环再用,以及一真空排气管(39)可于去氧槽(3)放水泄空后将槽内空气先以真空泵等抽真空。
该铝线擦净器(35)如图1、3所示,包括:一擦净材料(350)系选自丙烯酸系纤维、滤布,或其他纤维材料以擦拭被刮净铝线(10)表面的铝屑等附著污物,一夹器(351)下方藉铰链(352)枢设于槽(3)后侧上而上方则藉蝶形螺丝(353)锁合以夹塞擦净材料(350)或分开以便换新擦净材料(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美美,未经林美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4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检测的多功能治疗仪
- 下一篇:钻孔植桩法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