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流型脱臭器无效
| 申请号: | 89101947.2 | 申请日: | 1989-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8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尔惠;张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业部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1B3/14 | 分类号: | C11B3/14;B03D3/06;C11B3/12 |
| 代理公司: | 国内贸易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孔祥玲,李富华 |
| 地址: | 北京市百万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流 脱臭 | ||
本发明涉及油脂脱臭设备。适用于油脂精炼厂脱臭工段用。
油脂的精炼要经碱炼,脱色,脱臭才能使油的质量、色泽、烟点达到国际市场上的要求。1980年以前,我国的精炼油在国际市场上是销售不了的。就是因为油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当前世界上油脂的脱臭多半是采用半连续塔型脱臭器。如美国Em1型、西德Ex型,日本房总等多系列塔层式,由4-7层塔层组成。这种装置最大的问题是汽液交互接触效率低,耗用能源高,设备庞大,一般50-100吨/日,装置高度在16~25米,这种设备耗用大量的不锈钢钢材。塔层式脱臭器内的油液属中层液柱,1000mm左右高度。过热蒸汽是从油层中底部喷入,形成油包汽型。蒸汽最初为一些小汽泡,随着汽泡从底部不断上升。由于油层压力不断降低,则汽泡逐渐扩大,汽泡膜与油层接触薄膜逐渐变薄,通过这层薄膜一部分油脂中挥发物分散到汽泡中,汽泡逐渐膨胀扩大,直至破裂达到油脂脱臭的目的。由资料可知,这种油包汽型原理脱臭每公斤蒸汽膨胀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DH为底板孔径,PH为液体静压力,PO为液体表面压力,O(h)为汽泡直径。由于油液的粘度大,接触的比表面积小,
效率差,虽然蒸汽膨胀体积也比较大,但是扩散效能不高,所以脱臭效果欠佳。
本发明采用的是汽包油型脱臭原理。也即采用喷流状态进行汽液接触,在高速真空状态的汽流下,由于油与蒸汽表面张力不一样,故形成珠粒状分散于管道内,油滴在管道内随汽流上升而逐步膨胀,油膜变薄,油滴内挥发物分向外扩散。由于管内绝对压力较外界低,所以依此按1cm,0.1cm,0.01cm直径计算,每公斤油滴经分散扩张后它的比表面积就相应增大为0.02m2,2.00m2和200m2。就是说每公斤油滴将以远大于200m2面积与蒸汽接触,所以这种汽包渍型脱臭效果好。
本发明设计要点是:它的构造与原理不同于塔式脱臭器。结合附图可知喷流式脱臭器内部有6-9格,格与格之间的隔板上开有呈方形或长方形溢流口(11),每格内有一个喷流管(6),这些喷流管就代替了塔式脱臭器内的几百个以上的喷孔,喷流管内有喷汽管(13)、喷嘴(14),喷流管外围有导热油夹层(12),底部有喷管底座(8、9),底座法兰(15)、导热油进出口。当过热蒸汽(控制压力2-3kg/cm2,湿度200-300℃)通过喷嘴喷入管内,在管内形成高速汽流,油液从喷流管下部吸入迅速形成分散的油粒子。在随汽流上升的瞬间,膨胀、扩散,达到汽液动态接触,形成汽泡液油型雾状扩散,油液经喷流管顶部排除有臭气体后液滴再返回液层,经多次循环。同时,部分油液通过溢流口流入下一格,重新喷流循环。油液在每格中连续流动,强烈循环,脱臭的效果更好。为了使脱臭时油温稳定,在喷流管外围加上了导热油夹层(12),以保证脱臭时油温保持在200-250℃,真空度在3mmHg以下。
脱臭器高为4.8米。
图1:喷流式脱臭器剖视图:(1)真空接管,(2)进油管,(3)、(4)照明灯和视镜,(5)接液槽,(6)喷流管,(7)壳体,(8)、(9)喷管底座,(10)出油口,(11)溢流口。
图2:喷流管结构图:(6)喷流管,(8)、(9)喷管底座,(12)导热油夹层,(13)喷汽管,(14)喷嘴,(15)底座法兰,(16)、导热油进出口。
图3:连续式脱臭工艺流程图。图中(1)高位罐,(2)油油热交换器,(3)蒸汽加热器,(4)导热油加热器,(5)脱臭器,(6)脱臭油冷却器,(7)油泵,(8)第一级蒸汽喷射泵,(9)脂肪酸捕集器,(10)脂肪酸暂存罐,(11)脂肪酸循环泵,(12)二级蒸汽喷射泵,(13)大气冷凝器,真空装置,(14)导热油炉,(15)导热油循环泵,(16)导热油暂存罐,(17)导热油膨胀罐,(18)直接蒸汽加热器,(19)高位罐,(20)冷却器。
本发明的优点见表1。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业部科学研究院,未经商业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1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跳汰机
- 下一篇:具有保留粒子装置的核反应的燃料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