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工业陶瓷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89100578.1 | 申请日: | 1989-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42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15 |
| 发明(设计)人: | 裴志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志巧 |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江西省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工业 陶瓷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在乳胶产品的生产工业中,工业陶瓷模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要求所用的模具尺寸标准、机械强度高、表面硬度好、表面无气孔光滑,并且能吸附乳胶溶液。现在我们生产的工业陶瓷模具都是将无釉的陶瓷坯体,经过1280℃~1300℃温度下烧炼,再用金刚砂打孔洞,人们普遍认为在坯胎上沾釉而使模具的表面光滑,不能粘附乳胶溶液,而无法进行生产。这种工艺不仅要花费较多的劳动和较高的成本,而且产品的合格率还是非常低的,更主要的是因为坯体没有上釉,表面粗糙,而使所生产出的乳胶产品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传统工艺中注浆用的泥浆的含水率较高(一般为57%左右,这样所用的石膏模具使用次数较低、成本增高。将坯体经过1280℃~1300℃高温成瓷之后,用坚硬的金刚砂轮进行手工抛光、磨瓷等,这样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合格率低、成本高(即表现在变形大、气孔多、产品易开窖、开裂、胎体厚度不均匀、产品出现泥埂、而且原、燃材料消耗较大)。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素坯上加上一层低于或等于坯胎熔融温度的坯泥、化装土、无光釉、光泽釉、低温釉、低温颜料、塘瓷釉等作为釉料。它的坯式和釉式为(用分子数表示,式中R2O、RO分别表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
本瓷模的制造方法是:
在生产工艺流程上进行改进,现在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将含水率为43~50%的泥浆,采用石膏模注浆成型,放在500℃~1000℃的窑炉中进行素烧,再进行素胎处理:用瓷粉砂纸磨孔、抛光等,将合格的产品上釉放在1280℃~1300℃窑内进行本烧,将有缺陷存在的产品,用坯料添补孔洞和微裂纹,再沾釉进行本烧,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工业陶瓷模具和现在的相比,它具有下述特点:
1.模具表面沾了一层无光、光亮或玻璃釉,所以表面光滑无气孔,而且表面硬度好、机械强度高。
2.因为在乳胶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沾乳胶溶液前、需在模具上沾一层凝固剂烘干后再沾上乳胶溶液,脱模后热水处理。显然易见陶瓷模具是与凝固剂直接接触,而凝固剂再与乳胶溶液接触。本发明的有釉模具和无釉模具相比,它对凝固剂的粘度更好,吸附能力更强,而且通过无光釉和光泽釉处理陶瓷模具使乳胶产品具有表面平滑、模具易清洁等优点,对乳胶行业生产带来很大好处。
3.陶瓷模具的生产泥浆含水率原在57%以上,致使制瓷模坯体用的石膏模有一种较强的吸水放气的物理现象,这就会造成在坯干成瓷之后,瓷模表面和坯体内含大气泡孔洞,使加工复杂、填补困难、表面不平滑、石膏模使用次数低、成本增高等。本发明将泥浆含水率降至43~50%,同时采取添加辅助剂腐植酸纳和碱,其量为0.2~0.6%(重量百分比),使泥浆稠化稀释不至于石膏模型吸水后放气渗入泥浆内,使坯体强度增加不变形,而且石膏模型使用寿命增强。
4.本发明采用先在低温下进行素烧,再进行精加工,素胎没有瓷化,比瓷胎易加工,因而可用瓷粉砂纸代替金刚砂纸进行磨扎抛光补洞等表面精加工处理,瓷粉砂纸可自制,这样可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在素胎时就可进行检验、废除不合格品、减少高温烧成费用,节约能耗。
5.对于采用现在使用的工艺制造的工业陶瓷模具,我们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有缺陷的废品,用坯料将孔洞补之后,沾上一层釉料再进行烧炼,可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本瓷模可应用于乳胶产品的生产等工业中。
实施例:
将长石24%、高岭土52%、石英28%加工成陶瓷注浆泥浆,含水率为45%,放进石膏模内进行注浆成型,再放进550℃窑内进行素烧,用瓷粉砂纸磨扎、抛光,放进用长石52%、石英25%高岭土11%、滑石粉10%、白云石2%组成加工的预制釉内沾釉,再放进1300℃的隧道窑内烧炼,得到非常理想的合格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志巧,未经裴志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0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萘衍生物及其合成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糖抗坏血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