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组合式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20053.4 | 申请日: | 198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过增元;李华强;李志信;曹明;顾毓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21/00 | 分类号: | F25B21/00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秀珍 |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组合式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为传热强化与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引文为:
1)易本健,QR-3型晶体管瞬态热阻测试仪研制报告(北京无线电仪器厂)。
2)R.C.Chu(朱兆凡),微电子设备厂的换热,余川泽,1974。
高效组合式散热器是为了测定功率晶体管的稳态热阻,用来稳定晶体管壳参考点温度的装置。目前国内用的晶体管稳态热阻仪测定功率晶体管的稳态热阻,多采用恒温槽来稳定管壳的参考点温度。但该装置不能使管壳的参考点温度稳定在按国家标准要求的给定值。而往往由于功率改变参考点温度也随之改变,而且要得到稳定温度工况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几小时以上温度才能稳定下来。目前国外测定晶体管的稳态热阻,采用沸腾换热装置来稳定晶体管壳参考点的温度,该沸腾换热装置只能将温度稳定在所用液体的沸点附近。因此稳定温度的范围很窄。
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的目的是:由于上述装置满足不了测定功率晶体管的稳态热阻的需要,所以需要发明创造一种高效组合式散热器,它是冷板技术,对流换热与半导体致冷技术的组合,其换热能力高且可调,能保证管壳上参考点的温度稳定在预先指定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来实现的。
高效组合式散热器,它由上冷板(1),下冷板(2)和位于上,下冷板间的四个半导体致冷器(3)组成。上冷板(1)设置两个通水孔道(4),由水将主要热量带走,起主要散热作用。下冷板(2)由进水管(5),出水管(6)与两个横向通水孔道(7)和两个以上的纵向通水孔道(8)连通构成,它将致冷器热端(9)的热量带走,以提高致冷效率及换热能力。调整水流量及致冷器的电流,可改变散热器的换热能力,进而调整管壳上参考点温度。
附图
图1.高效组合式散热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高效组合式散热器平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
高效组合式散热器,它由两块可通水冷却的冷板和夹在两块冷板之间的半导体致冷器(3)组成。紧靠热源带有两个较大通水孔道(4)的上冷板(1)可将热流度达到105W/M以上的集中热源散开并起主要散热作用。下冷板(2)设置有进水管(5),出水管(6)并与横向通水孔道(7)连通,而横向通水孔道(7)又与两个,两个以上的纵向通水孔道(8)连通。在上,下冷板之间以冷板中心设置对称4块半导体致冷器(3)。功率晶体管(10)位于上冷板(1)上,其管脚孔(11)正对于两两半导体致冷器之间的间隙。被测管壳与上冷板(1)接触表面上的参考点温度用热电偶测量,热电偶接点与被测管壳表面接触压力用弹簧来调整,使各接触面之间都保持良好的热接触。冷却用的工质,除水以外也可以用其他流体,如变压器油等等。
当测量功率晶体管稳态热阻时,上冷板(1)的两个较大孔道(4)通入水将功率晶体管产生的热量散开,其散热能力靠改变通道水的流量来完成,起主要散热作用,而半导体致冷器(3)和带有多个连通孔道的下冷板起辅助散热能力的细调作用。半导体致冷器的冷端与上冷板接触,其热端(9)与下冷板接触,采用改变通入下冷板(2)孔道水的流量,将半导体致冷器(3)热端(9)的热量带走,提高致冷效率和换热能力。通过上,下冷板通水孔道和半导体致冷器组合的散热方式,可保证散热器有足够的散热能力,又调节方便,使参考点温度稳定在预先给定的数值,而且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参考点的温度,测试一个工况所用时间大大缩短,由原来的几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20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