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脱壳纺织胶辊无效
| 申请号: | 88219375.9 | 申请日: | 198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俊;盛文;苗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伟俊;盛文;苗晋 |
| 主分类号: | D01H5/12 | 分类号: | D01H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壳 纺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后的纺织胶辊,特别是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硬度的小套差及零套差胶管的纺织胶辊。
在纺织机械中,胶辊是主要的牵伸元件。在使用过程中,胶辊的铁芯外壳上套入胶管。为防止胶管与铁芯外壳脱离,人们采用胶管的内径比铁芯外壳的外径小3.0~4.0mm的配合方式制作,即采用大套差的制作方法。应用这种配合方式虽然基本上解决了脱壳问题,但由于内应力的存在,胶管容易变形、老化;致使胶管弹性降低,不利于对纤维的控制,直接影响了成纱质量。目前,国内外胶辊都朝着低硬度、小套差、甚至零套差的方向发展,这样,随之便产生了胶管和铁芯外壳之间的脱离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现在一般采用的是用粘接办法,但使用何种粘接剂较好,怎样操作的问题一直没有能得到彻底地解决,而且也给更换胶管带来极大的不便。近年来,国内开始研制铝衬套胶辊来解决脱壳问题。然而,由于存在铝合金质量和成本问题,使该项技术一直未能推广使用。西德阿道夫·鲍克穆尔公司(BocKemühl)的FIXCOT型铝衬套胶辊及DUPLO型特种硬质胶衬套胶辊,虽然基本上解决了脱壳问题,但制造成本高,而且国内制造业技术质量上也达不到要求。如果靠大量进口,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了的纺织胶辊,它既能配用小套差或零套差的胶管,又不会产生脱壳现象,成功地解决了小套差胶辊在使用中出现的脱壳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给予具体说明。(以细纱机上使用的胶辊为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型式。由定位槽〔1〕、铁芯外壳〔2〕、定位槽〔3〕、铁芯轴〔4〕、挡圈〔5〕、(标准件)胶管〔6〕和挡圈〔7〕所组成。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形式。由定位槽〔1〕、铁芯外壳〔2〕、凸缘〔3〕、铁芯轴〔4〕、胶管〔5〕和轴用挡圈〔6〕(标准件)所组成。
参照附图1所示。在铁芯外壳〔2〕的两端各开一定位槽〔1〕和定位槽〔3〕,在套入胶管〔6〕前。先在内端定位槽〔3〕上卡入轴用挡圈〔5〕,接着将胶管〔6〕套入铁芯外壳〔2〕上,最后在外端定位槽〔1〕上卡入另一只轴用挡圈〔7〕,经这样简单装配后,一只不脱壳的纺织胶辊便制成功了。图中有剖面线的一端是装配完毕后的情况。图中左边部分是未装配前的情况。在工业生产使用中,铁芯〔4〕两端的胶管装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即呈对称形的。
参照附图2,在胶辊的制造过程中,位于铁芯外壳〔2〕的一端加工成一凸缘〔3〕,另一端开一定位槽〔1〕,当胶辊装配时,只要往铁芯外壳〔2〕上套入胶管〔5〕,然后在定位槽〔1〕上卡入轴用挡圈〔6〕即可。图中有剖面线的一端表示装配完毕后的情况,图中左边部分是未装配前的情况,在工业生产使用中,铁芯〔4〕两端的胶管装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即呈对称形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形式适合于生产厂家的制造,特别是对纺织厂原有胶辊的改造,可以节省大量投资。第二种形式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胶管装配方便迅速,适合于纺织配件厂的制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两种形式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广泛、易于制造、使用寿命长,对提高纺织品的质量起到了极为良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并条、粗纱、细纱及其类似的各种胶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伟俊;盛文;苗晋,未经徐伟俊;盛文;苗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9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