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熨敷仪无效
| 申请号: | 88218757.0 | 申请日: | 198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7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凤群;程舒;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仁寿县卫生局 |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郭肖凌 |
| 地址: |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熨敷仪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中药熨敷仪,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症及随辩证配方从皮肤给药,治疗多种疾病。
熨敷仪法乃中医常用外治法,被历代医家重视并不断有所发展。目前,国内外也极为重视皮肤给药法,视其为克服药源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就传统的熨敷工具如热砖、热烙铁板,热毛巾等而言,其热源有限,温度不足,更不能控制时间,使用极不方便。
鉴于传统熨敷工具落后的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电子技术,将电热原理应用于外治熨敷疗法,设计一种能调温、能定时、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中药熨敷仪。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式完成上述任务的:
中药熨敷仪外壳上有指示灯、电源开关,电源线,调压温控旋钮,电子定时波段选择旋钮,输出插座,输出电缆及治疗端,仪器内部底座上有电源变压器,可控硅调压温控电路板和电子时控电路板,治疗端内层是固定了电热丝的耐温纺织品,有电源微型插座与电热丝相连,治疗端外层是一个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柔软,隔湿、耐磨、耐温、绝缘的袋子,有一可调长度的带子将治疗端固定于患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图1 是中药熨敷仪外观图。
图2 是仪器内部电路框图。
图3 是温控、电子定时电原理图。
图4 是治疗端示意图。
图5 是治疗端微型插座A-A剖面图。
图6 是熨敷仪输出电缆线。
图7 是治疗端外套。
图8 是治疗端内层。
图9 是治疗端内层B-B剖视图。
图10是治疗端固定带
图中序号表示内容如下:
1-绿色发光二极管 2-红色发光二极管 3-复位按钮
4-起动按钮 5-温控调压旋钮 6-定时波段选择旋钮
7-输出端插座 8-保险 9-治疗端微型插座
10-输出电缆 11-电缆线插头 12-治疗端内层织物
13-电热丝 14-尼龙搭扣
本实施例中药熨敷仪竖向自上而下分为彼此独立的六路输出。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输入功率小于150W,每路输出端输出电压在0~30V范围内可调,每个输出治疗端的输出功率小于10W,在保温条件下温度在30℃~80℃之间可调。其电原理图主要由温控和定时电路组成。按下启动按钮(4),经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经D1~D4组成的桥式整流器整流,又经BG2稳压后,得到一稳定的低压直流电源。该电源通过J1-2加于BG1基极,使BG1导通、继电器J吸合,J1-2断开,由于C3的存在,可使BG1维持导通约10秒钟,随常闭触点J1-3断开,电源通过R10和场效应管BG6的源极向C7充电。当C7正端大于翻转开关BG3、BG4的参考电位时,开关导通,把R9一端瞬间接地,使BG6栅极上出现负电压,使BG5和BG6之间出现因交叉耦合而产生的强烈正反馈,使BG5导通,BG6截止,于是继电器J从BG1得到电流而维持吸合。由于BG5的导通,使C7端电位小于0.3V,所以BG3,BG4恢复截止,并使C7正端改接到地,从而脱离电源,放电回路局限在C7 R12 W1回路内进行,以提高抗干扰能力,由于C7的放电,BG6栅负压逐渐减小,当降到BG6夹断电压绝对值以下时,BG6恢复导通,又一个强烈的正反馈使BG5截止,继电器释放,此时为定时终了。调节(6)即电位器W1,改变放电回路时间常数,使定时时间可调。J1-2、J1-3为常闭点,分别放掉C3、C7上的电荷,为下次启动作好准备。本实施例的定时电路在10~60分钟之内分6档选择。
温控电路由可控硅及R1、R2等组成。由于二极管D9、D10的接入,在交流电压反向时,通过二极管使电容器C1上的电荷放电,每周开始时,电容器总是从零开始充电,从而使可控硅能从极低的电压开始导通,基本上消除了可控硅滞后现象。调节W2即旋钮(5)改变可控硅电流,达到温控目的。本实施例可在30℃~80℃内调节温度。
按照上述的温控、时控电路共六路并联输出,每个输出端与仪器机壳面板输出插座相连,每路输出插座上连接一根电缆线,该电缆线插头与治疗端上微型插座相连,组成一台多路输出的熨敷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仁寿县卫生局,未经四川省仁寿县卫生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