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数型线圈三相交流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18357.5 | 申请日: | 198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7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一;陈传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传瓒 |
| 主分类号: | H02K17/12 | 分类号: | H02K17/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红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数 线圈 三相 交流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相交流电机,是一种分数型线圈三相交流电机。
现有的60°相带三相交流电机,其绕组结构的特点是:三个相绕组的联结是单一的△形或者Y形,包括多△或者多Y形,如2△、2Y、3△、3Y等;同时绕组线圈都是整数型的。为了降低起动电流的冲击,一般采用较为保守的降低外施电压的措施未达到目的;如外加阻抗器起动;△-Y转换起动以及外加补偿起动器起动等。这些措施虽然能降低起动电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起动力矩较大幅度的下降,难于达到被驱动机械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电机的电磁设计上,由于受到起动电流标准值的限制,不得不放弃一些有利的设计措施,以致明显地影响到电机其它性能的提高和活性材料的节约。
就磁空△-Y混合联接绕组的电机而言,则尤益存在起动电流和起动力矩在设计上难以克服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上述三相交流电机的绕组结构进行改进,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分数型线圈三相交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下述优点:(1)对电磁设计上起动电流和起动力矩以及电机其它性能间的矛盾可迎刃而解;(2)、对于在空载状态下起动的风机,水泵及空气压缩机等机械可获得较好的起动效果而省去昂贵的补偿起动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绕组结构的特征为:(1)、三个相绕组的联结,对现有60°相带绕组而言,是包括非整数型的多△形或者多Y形的形式,对磁空△-Y混合联结绕组而言,则是包括非整数型和单一型的多△形和多Y形的串联形式;(2)、对现有60°相带绕组而言,线圈全部是分数型的,对△-Y混合绕组而言,线圈也是分数型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只有部分线圈是分数型的;(3)、每相绕组有二根引出端线,其中一根为起动端线,电机起动时,三相三根起动端线接入三相电源,当电机转速接近额定值时,即将三相另三根端线并入电源,电机进入运行状态。
所谓分数型线圈,其结构是,当整数型线圈(匝数为原来设计的)绕组原为n条支路,则将线圈改绕为1/n分数倍匝数,并将绕组所有异号的1/n倍匝数的线圈互相串联而仍形成为n条支路,线圈成为1/n分数型的,如绕组原为一条支路,则用n条导体并绕线圈,然后分成n条支路接出引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现有60°相带绕组的实施例图,其中(a)(b)、(c)(d)(e)分别为1 1/2 Y、2Y、3Y、2△、3△等实施例联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Y混合联结绕组的实施例图,其中(a)(b)(c)(d)(e)分别为单△形和双Y形、双△形和双Y形、3△形和3Y形,单△形和1 1/2 Y形、单△形和1 1/3 Y形混合串联实施例示意图。
见图1(a),它为双并支路的Y形绕组,并在双并支路的 1/2 线圈数或匝数处用一导线短接,线圈为 1/2 型的。
见图1(c),它为三并支路的△形绕组,并将各相对应的二个支路短接,再接出一根引线,绕组引出线仍为6根,线圈为 1/3 型的。
其它可照此类推而得。
见图2(a),此图为将绕组联结成△-Y混合串联结构,且Y绕组部分分成为两条并联支路而成,Y绕组部分的线圈为 1/2 型的。
见图2(c),此图为将绕组联结成3△-3Y串联结构,并将各相3Y中的两个对应支路用一导线短接,再接出一根引线而成,线圈全部为 1/3 型的。
见图2(e),此图为将绕组联结成△-2Y结构,并在各相Y双并支路的 1/3 线圈数或匝数处用一导线短接而成,线圈为 1/2 型的。
其它结构可照此类推而得。
电机的设计,可根据起动电流和起动力矩以及电机其它性能的要求而选用不同的三个相绕组的联结形式。
见图1、图2,我们规定绕组6根引出端线的标号为A1、A2、B1、B2、C1、C2,其中A1、B1、C1为起动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传瓒,未经陈传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荡-跷三用组合玩具
- 下一篇:吸发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