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拆卸式便携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88217644.7 | 申请日: | 198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方 |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拆卸 便携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梁可以方便地拆下,使车分解成前、中、后三部分,能叠放在一起,装进一个专用的口袋或塑料手提箱内,便于携带的自行车。
为了使自行车在不骑行时便于携带,并最好能随人进入火车、汽车等客运工具内,必须缩小其占有的空间。在市场已有车身折叠式与伸缩式自行车出现,不过主要是在国外。在国内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主要原因是车身部分因车梁不能完全拆下,仍占有一定空间,不易放置,不能令人满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简单拆装便于携带,实用性强,制作工艺又比较简单易行的自行车,它能给生产者与差旅者都带来较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使车梁能完全拆下来,这样车的前后部分与车梁三者能互相不牵制,可以方便地叠放在一起,装进袋里或箱里,拆下的梁基本上是一根0.5米左右长的直管,不占什么空间。比折叠式或伸缩式的梁容易放置,从而使总的占有空间缩小。
对于车的前后部分,由于考虑到尽量不改变普通自行车的生产工艺,可以基本上不作改动。
车身拆开后,将车把、车座放低或拔出另外放,踏脚板可拆下也可以不拆,其余部分不动,它们放妥后占用的总空间大致相当于一只65公分的手提箱。
车梁拆装的方式类似鞍座下管的扦拔,如果动作熟练,约需1分钟左右,加上其他部分的调整与紧松,最多5分钟就能完成全部拆或装的过程。在时间上与折叠式差不多。
拆卸式自行车由于夹紧法联接,其联接强度与刚度较高,而且耐久,而折叠式往往存在必须的间隙,减弱了车身的刚度。
拆卸式的外形可以和原型普通车基本相同,所以既不失原来的强度又不失原有的美观,在日常也能骑用,而折叠式在平时人们往往不喜欢骑用。
拆卸式一般用一根车梁,采用小直径车轮(如:16英寸),对于特殊情况(如:不经常拆卸或者要求强度高些)可以设计成二根车梁(1),联接方式不变,车轮直径也可适当增大(如:20英寸),同样也可随身携带,一般重量应控制在15公斤以下。
联接一般仅用夹紧法就行,如增加螺纹付可以提高强度与拆装的方便性,不过工序会增多。
刹车一般应用钢丝线闸,可以免去刹车传力系统的拆装。
设计时链条可适当缩短,尽量减小两个链轮的中心距。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由图1、2、3给出:
拆卸式的结构除了车身外其他部分都与普通车相类同,故不再编号与说明。
下面结合图1、2、3详细说明车身的结构:
拆卸式自行车身中间是梁(1);前叉立轴承(2)和后架(立管)(3)的构造也与普通车相同,它们相应伸出的接头也是焊接上去的。
夹头(4)或(5)可以有A、B、C、D四种型式:A、C、D型联接强度较高,用于单梁或主梁(斜的水平的均可);B型用于与主梁不平行时的副梁(便于安装);联接方式都是插接后夹紧。图1中分别画出它们的结构,其相联的左右一对接头,一般都用管材,分别属于梁(1)和前叉立轴承(2)或后架立管(3),至于谁充当左方或右方,对使用并无影响。
对于A、B、C、E型夹头(4)或(5),都采用螺钉(7)螺母(8)垫圈(9)来将内外接管夹紧,达到联接的目的;夹缝(6),A、B型各有一条,C型用2条较好,D型有2-4条。A、B、E型都是通过夹耳(11)夹紧,C型的螺钉直接穿过夹头与接管夹紧。
为加强安全性,垫圈(9)可用弹簧垫圈,也可在夹头与外接管上配攻螺纹,拧上顶紧螺丝(10),内接管上也要有相配的凹坑。(图中仅示意,因属于常规范围)。
A型与C型夹头(4)或(5),一般都与外接管焊成一体,便于加工、安装,强度也高。B型夹头(4)或(5)则必须可以左右移动,调整好位置再夹紧。D型夹头(4)或(5),即螺母,利用锥度螺纹来夹紧,强度高,外形也美观,一般采用六方或八方,但螺母上必须有顶紧螺丝,外接管表面也须有相应的凹坑。(图上未标)
对于梁(1)及夹头部分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并无特别要求,由强度,美观及成本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设计,但对于加工螺纹的部分则必须是园形的。
图2是如果将A型或C型夹头(5)与截开后的后架立管(3)重新焊成一体,做成前后相通形式时,梁(1)穿越夹头(5)从而可以前后伸缩的情况,使拆卸式兼有了伸缩式的优点。
图3是E型夹头(4)或(5)以及梁(1)在不需全部拆下时可以折叠的情况,夹头(4)或(5)分为两片,分别焊在梁(1)和前叉轴承(2)或后架立管(3)的接头上,从而使梁(1)能折叠在(2)或(3)上,一般在梁(1)两端不同时使用E型夹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方,未经刘仁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7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