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圆螺旋风管加工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17114.3 | 申请日: | 1988-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4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初宝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渤海空调配套厂 |
| 主分类号: | B21C37/15 | 分类号: | B21C37/15 |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刚 |
| 地址: |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扁圆 螺旋 风管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圆螺旋风管加工机,属金属产品所型设备。
作为空调设备配套器件~圆螺旋风管被广泛使用着,但是圆管被安装在屋内、特别是船舶的天棚和墙壁内时,使房间有效空间缩小了。另外还有一种矩形风管,其安装时所占空间相对小些,但它不是螺旋结构,每根管道有多个铆焊接头,使用时密封性较差,而且这种风管需手工制做,质量及工作效率都较低。根据计算,在达到同样通风流量效果情况下采用扁圆形风管最能节省空间,但却一直未有能加工出螺旋结构扁圆风管的专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设备,用于将圆形螺旋风管加工成型为各种规格、适于空调配套使用、能合理节省空间的扁圆螺旋风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一根输送圆管的轨道及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一对粗压胎辊、一对侧矫形辊、一对精压外胎辊、以及一对精压内胎辊、内胎辊定位结构、电机传动结构、机架组成。所述的粗压胎辊对与精压外胎辊对分别将各自两个辊并排安置在与轨道轴线相垂直的各自平面内,轨道末端延至粗压下胎辊处,各胎辊的辊轴都通过各自轴承分上、下装接在上机架上,各 辊 轴 外 端头通过皮带轮被电机传动结构带转,上胎辊的轴承受手轮通过丝杠的控制可沿机架槽上下升降;两个侧矫形辊相对安装在轨道两侧,通过各自支架将它们固定在下机架上,精压内胎辊对装在两个精压外胎辊之间,两个内胎辊相互紧挨,上、下外胎辊之间只留有容管壁通过的空隙,它们受一个与整机固定部分相连的定位结构控制,使它们的轴线始终与上、下两个外胎辊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
在实行上述方案时,其中内胎辊定位结构可采用如下方案:整个定位结构由内胎辊支架、定位杆及首、末定位器构成,支架与两个紧挨的胎辊两侧轴端相连,定位杆平行于输管轨道上方、末端通过螺母与支架连接一体,在定位杆首、末两端附近各设一个卡锁挡板结构,在每个挡板结构对应的轨道处各装一带有凹槽体的卡锁杆,它们的操纵柄置于轨道首端底部,当卡锁杆被提起,其凹槽便将定位杆卡入,在挡板作用下使定位杆不至沿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已加工成型的圆螺旋风管经过其多级胎辊压塑,整形成符合要求扁圆状螺旋风管。先将本实用新型定位杆首端定位器放下,将欲整形加工的圆管放置输入轨道上(此时定位杆套在管体内)推至定位杆末端定位器处,将首端定位器提起锁定后再将末端定位器放下,然后将圆管继续推送至粗压胎辊处,此时启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粗压胎辊对与粗压外胎辊对便以定速顺时针转动起来,圆管输送方向与胎辊转动的方向相同,所以操作者很容易就可将管子送到两个粗压胎辊之间,在它们压力之下,传出的管体上下方向已成扁状,接着管体在两个粗压胎辊带动下又经过了两个固定安装、自身不转的侧矫形辊之间,于是管体便初步呈扁圆状,继之管体又被送入两个精压外胎辊之间(两个精压内胎辊此时被套在管体内),由于内、外胎辊之间距很小、而且两个相互紧挨的内胎辊自身又不转动,因此管体通过时摩擦力很大,正是利用了产生这种摩擦力的辊间相互压力将已初步成型的管体再做进一步精压塑、同时对其螺距连接处做进一步压固,最后输出的便是合乎标准的扁圆螺旋风管。在最后的精压过程中,要求内、外四个胎辊的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垂直于管体轴线的平面上(否则压出的管体便会出现异形、螺距连接处扣压不牢现象),这一点的保证有赖于精压内胎辊定位结构,因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定位器锁定着定位杆,这使得两个内胎辊受力时也不致出现位移。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自身结构简单、原理可靠。加工出的扁圆型螺旋风管在为空调设备配套使用时节省有效空间,特别对速度快、体积小的军事舰艇的舱室内适用效果更佳。
另外它所加工出的螺旋管体的螺距连接处压制强固。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精压内胎辊对及其定位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一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渤海空调配套厂,未经大连渤海空调配套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7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